9月17日,“‘髓’你一起‘榕’耀未來”福建省紀念第八個“世界骨髓捐獻者日”暨福州市造血干細胞捐獻百例特別活動在榕舉行。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紅十字會、福州市委文明辦、福州市紅十字會、省血液中心主辦,福州新聞網、福州市造干捐獻志愿者之家承辦。
2004年福州市開啟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2008年成立福建省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福州工作站,在血液病患者與福州志愿捐獻者之間架起一座愛心之橋。截至今年9月8日,19年間,福州市已實現入庫造血干細胞量2.8萬多人份、造干捐獻100例,挽救了100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這百位福州勇士,每一位的事跡都感人至深。他們中,有首開先例的劉忠堅、兩度捐獻者陳芳、獻血“達人”唐小平;有年齡最小的林麗珠、年齡最大的劉宏、三個孩子的母親陳黎明;有為救人“先斬后奏”的孫大為、以捐獻慶祝生日的吳新燁、全國首對雙胞胎造干捐獻者毛凈姐妹……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有現(退)役軍人、公安民警、學校師生、醫(yī)務人員、公務員等。
活動中,福州市紅十字會向為福州市造血干細胞捐獻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劉忠堅、陳芳、唐小平、王德程、張偉、陳黎明、念可薇、伍麗琴、孫大為、陳永潔、周耀雄、鄭欣和林熙等13名志愿者授予“福州市紅十字會榮譽會員”稱號。30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代表集體登臺,為愛發(fā)聲,倡議身體健康、年齡合適、符合捐獻條件的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大家庭,用愛心和行動重燃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盡管這幾年有越來越多的愛心市民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行列,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現有捐獻量與患者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公眾對這一愛心事業(yè)的認知不足往往成為捐獻的最大阻力。”福州市紅十字會對臺交流和事業(yè)發(fā)展部主任介紹,全球中短期(約20年)資料顯示,造血干細胞動員劑注射對健康人未發(fā)現有不良影響。
那么,如何入庫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預備軍”呢?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愛心市民到市內任何一個血液中心獻血點進行無償獻血時,填寫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申請表,再多留10毫升血樣,就能入庫了。(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