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記者在蕉城區蕉南街道東湖社區看到,首批改造后的智能垃圾分類屋正式“上崗”。區別于傳統垃圾分類屋,智能垃圾分類屋不僅干凈整潔,而且“有頭腦”,居民在投放垃圾時,可通過紅外感應實現無觸碰投放,既減少垃圾落地現象,又減輕居民的排斥心理。
干凈整潔的智能垃圾分類屋。褚子強 攝
“居民在離開感應區后,投口將在20秒后自動閉合,過程中如果出現不當操作,比如手臂滯留其中,電機感應阻力將重新開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比較人性化。”蕉南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智能”還不僅限于此。記者了解到,目前,正進行智慧保潔項目的平臺開發,完成后,各智能化點位將實現感應開蓋、滿溢封蓋、點位圖示和數據統計功能。“我們在底座預留出大約12厘米的高度,這是為今后放置電子稱重設備所預留的空間。”該負責人說。在手機端設置管理APP,還可以實現預警推送、點位提示及軌跡回溯等功能,很好地解決了管理維護“最后一公里”問題,切實提高垃圾清運的效率。(閩東日報記者 張文奎 通訊員 褚子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