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的“文明旅游 安全出行”宣傳活動在龍巖市永定區舉辦。省文旅廳、省委文明辦,各設區文旅部門、廳屬單位有關負責人以及相關媒體、志愿者等300多人共同參與。(9月8日東南網)
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中秋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7340.9萬人次,同比下降16.7%,不乏各地防控要求增加、國企、中小學校建議員工與學生不跨省的原因。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間,安全旅游是重中之重。而且,從中秋到國慶,旅游市場將進入為期三周的“醞釀期”,與剛剛過去的中秋節,國慶七天長假的熱度明顯更高,許多景區又將迎來新一波的“熱浪”。如何讓大家疫情防控不松懈,文明旅游記心中,做到科學精準防控疫情,呵護“雙節”假日旅游,對各地都是一項嚴峻考驗和巨大挑戰。
廣大游客在旅游中的一言一行不僅體現了個人的文明素養,更展示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尤其各地“雙節”假日旅游市場環境的美譽度和游客的滿意度,是檢驗當地城市文明程度和行業治理能力的“試金石”。今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聯合主辦“文明旅游 安全出行”宣傳活動,通過志愿者們與市民游客互動,開展文明旅游安全知識科普競答,鼓勵大家學習掃黃打非、防火防盜、文明用餐、垃圾分類、崇尚科學等科普知識,不僅有利于傳遞積極的精準防控信息,且通過鞏固人們對文明、安全知識的理解和印象,提升群眾的文明旅游素養,以此達到保障后疫情時代下的旅行安全的作用。同時,某種程度也助推經濟發展平衡和疫情防控的影響,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整體要求。
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假期出游當須臾不忘安全與文明。人們須知不文明的言行不僅“煞風景”還可能造成旅途中的安全隱患。不文明行為讓城市形象“受傷”,諸如:不疲勞駕駛,帶“病”車上路、酒駕醉駕,不遵守疫情防控規定,互相推搡,隨處拋丟垃圾、景區內隨意攀爬等部分游客出行時言談的粗俗、舉止的粗魯,讓人不齒的同時也讓人感到社會基本公民教育的缺失。雖然大部分市民都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但是要想讓不文明行為徹底消失,仍然需要我們每個人的自覺行動。
旅游,是一種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舒心體驗,人們在乎的不只是去景點,還有在路上的心情和安全。國慶長假即將來臨,讓我們共同營造文明和諧、安全有序的節慶氛圍,帶上“文明”旅行,攜手“安全”回家。(鼓樓區委文明辦 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