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每年的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蕉城區石后鄉大嶺村孝老食堂總會傳出一陣陣歡聲笑語。鄉、村兩級黨員干部、青年志愿者相約來到大嶺村孝老食堂,為農村老人送祝福、送問候。
“我們村主要姓氏是黃姓,‘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黃香孝行的故事一直影響著我們,村民世世代代傳承、弘揚。”大嶺村黨支部書記、村民主任黃銀義說。
徜徉于大嶺村,濃厚的“孝善之風”撲面而來。孝老食堂、孝老長廊、孝廉文化公園、家風家訓展陳廳里,典型人物故事、孝廉警句遍布其中,于無聲處教育引導著群眾修身、齊家、崇德、向善、守廉。
文化是鄉村的源頭與活水。近年來,大嶺村積極傳承、弘揚“孝善文化”,以文化潤澤村道小巷,融入村民日常。鄉村著眼“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實施改水改廁、雨污分離、安全飲用水工程、低洼地改造、路燈亮化工程等一系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項目,村民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自覺認領責任區,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維護村莊環境整潔,為建設美麗家園貢獻力量。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也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軟實力”。賞畬村美景、聽畬族山歌、品畬家美食……盛夏時節,蕉城區金涵畬族鄉上金貝景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
上金貝村位于金涵畬族鄉北部,距寧德市區約6公里,是個純畬族的行政村,村莊畬族文化底蘊深厚,傳統習俗保存完好,畬族服飾琳瑯滿目,畬家美食獨具特色。近年來,該村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核心,積極搭建傳播平臺、開展志愿服務、弘揚畬族文化,以鄉風文明推動鄉村旅游、特色農業等產業發展,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雙增收”。上金貝村曾被授予“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村、國家“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村、國家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榮譽稱號。
“今年夏天,我們還把鄉村文化廣場利用起來,每天晚上播放紅色電影,持續激活‘夜經濟’,并堅持線上直播活動,通過主持人身穿畬族服飾為直播間觀眾展示畬族特色產品,帶動鄉村特色農產品銷售,以網絡流量助力鄉村振興。”上金貝村黨支部書記、村民主任蘭春華說。
在閩東,鄉村以文興業的例子不勝枚舉。過去一年,寧德市持續加快推進移風易俗,加大公共文化供給,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進文化振興,真正讓鄉村“活”起來,讓百姓精神“富”起來。一方面,大力弘揚“閩東之光”,深入實施“十百千萬”文化惠民工程,畬族音樂劇《畬嫂》獲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優秀劇目獎”,大型原創歌劇《鸞峰橋》獲省藝術節“優秀劇目獎”,電視劇《連家船民的美好生活》入選國家廣電總局重點選題,百集電視欄目《主播帶你游》成為助推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的特色宣傳品牌;另一方面,積極深化農村移風易俗,不斷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2021年,文明鄉鎮占比94.6%、文明村占比65.1%。
此外,寧德市還持續改善公共服務,推動全市鄉鎮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全覆蓋,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路上楓橋經驗”在全省推廣,經驗做法作為福建省唯一入選2021年全國政法工作亮點。2021年,累計實施鄉村醫療衛生補短板項目79個、養老事業補短板項目154個,為鄉村師資緊缺學校安排新任教師745名,建成一體化村衛生所1377個,新增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16個。(閩東日報記者 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