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18日訊 創城進入常態化,城廂區結合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無疫小區”創建等,主動對標、查找不足、補齊短板、破解難題,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動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以文明創建常態化實現惠民長效化。
補齊市政設施短板
連日來,城廂區組織人員對學園南街排水管道進行改造,加大排水口徑,同時在道路低洼點增設3個雨水篦。“學園南街地勢低,每到暴雨天,就出現積澇。”區執法局市政科負責人許玉銀介紹,經走訪調查發現,該路段排水涵洞因常年未清理,堆積了淤泥、石條等雜物,嚴重影響排澇能力。3月初,該局召集施工隊清淤,進一步提升排澇能力。今年汛期多雨,該局加強對雨水管網清淤疏浚,對發現的雨水井蓋破損、塌陷、雨水箅、雨水井堵塞等情況,及時修復、清理,確保雨水管道正常運行。
路平、燈明、排水暢,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體現城市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該局緊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硬標準”,查缺補漏,營造整潔、優美、和諧的城市人居環境。
城區次干道路面、人行道破損點分散,為破解難題,該局組織30人的市政設施巡查隊,分成兩支小分隊,對管養的路面、人行道瀝青、水泥路面破損、步道盲道磚破損、塌陷、缺失、路緣石缺損等展開巡查、維護、檢修、拆除、修復等。小分隊在鳳凰山廣場維護路面,在學園南街永樂路修補破損道路,在北磨福興路修復人行道等,筑牢文明城市創建基礎。
據悉,目前已排查88條管養的市政道路,完成人行道修補面積約5460平方米,瀝青路面修補面積約3390平方米,水泥路面修補面積約1000平方米,修理緣石坡98處,修復窨井蓋81個。完成雨水口清理3500座,雨水管道清理12公里。如今人行步道、無障礙步道設施完好,連續通暢。
修復損壞的路燈。路燈是城市的眼睛,事關居民安全出行。每到入夜,區執法局派出2組人員分路段對路燈全面巡查,發現破損或不亮的路燈,及時修復,保障城市路燈完好率和亮燈率。今年以來,共修復開關箱(控制柜)93個,修復故障電纜140處,修復不亮燈950盞。
提升市容環境面貌
夏季以來,夜市繁忙。部分攤點為招攬顧客,占道擺攤,影響通行。隨之帶來油煙污染等問題,也給周邊居民生活造成困擾。7月中旬起,城廂區制定詳細計劃,靈活安排執法時間,
確保措施到位、責任到人。夜市燒烤攤點違規現象易反彈,城廂區加大巡查管控力度,進行不定期巡查。同時,也呼吁經營者自覺遵守城市管理相關規定,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對限期未整改到位、阻礙、擾亂執法的經營戶,依法處罰。目前,共開展聯合執法45次,夜間日常整治52次,勸離疏導夜市流動攤點239個,共查處夜市擺攤占道經營2起。
農貿市場環境是展現城市文明的一道窗口。城廂區成立市場整治專班,對城區所有市場定人定責,日常不間斷巡查路面并聯合街道辦、交警、環衛等相關部門開展集中聯合整治。重點治理市場周邊占道擺攤經營、店外店、違規掛布條廣告、店招破損、私搭亂建等違規行為。前不久,城廂區對筱塘、月塘、新塘市場周邊進行整治,對3家門口垃圾亂堆放、店外店等不文明行為進行行政處罰并與業主簽訂承諾書。
消除“臟、亂、差”,打造“凈、暢、美”,為提升市容環境,全員動員,全面攻堅。建立定人、定時、定點、定崗、定責的“五定”工作機制,提高執法快處率。嚴格對照測評體系標準,向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攻難點,拔釘子。沿街亂拉掛、飛線充電、高空布條廣告、私設地鎖、亂排污水等重難點、易反復的不文明現象得到治理。
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需要群眾積極參與、深入參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格局。積極向市民、商戶、攤販分發告市民一封信、餐飲單位門前三包、餐廚垃圾管理告知書等500余份。同時結合戶外LED廣告、執法宣傳車等開展全區域宣傳,讓創城深入人心。
加強物業小區管理
城廂區組織6個督導組對全區111個物業小區開展創城“回頭看”行動,重點察看物業服務企業履行衛生保潔情況。半個月之內,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8份,立案查處3起,處罰7000元。這是全市首家對物業企業開出的“處罰單”?!疤幜P不是目的,而是希望物業企業能重視小區環境管理,為居民營造舒心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如今被處罰的物業公司均已交了罰金,重視起小區環境管理,居民感受到變化,收獲到幸福感和獲得感?!背菐麉^物業管理科室負責人張堯說。
同時,指導各物業服務企業提高物業服務行業的文明程度和服務水平,督促物業小區按照創城標準,嚴格落實環境衛生,創城宣傳,清理亂張貼亂涂畫,排查整改消防設施、門廳、樓道、地下室等亂堆放雜物等問題。引導小區居民主動配合物業管理,不把雜物隨意堆放公共空間、不做毀綠種菜等不文明行為,自覺維護小區環境,共創文明幸福城。
4月份以來,相關部門督導發現物業小區占用消防通道、逃生通道、野廣告等問題86處,已督促物業及時清理,加大宣傳,提高居民文明意識。目前,已整改相關問題63個。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城廂區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推行“社區吹哨城管報到”工作機制,將夯基惠民落實到最小單元格中,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在創城創建攻堅中,將“哨聲”延伸為部門協作哨、干群協力哨、應急處置哨等不同類型,配合黨員報到、志愿者報到,開展高質量、有溫度的城管執法服務。
區相關部門通過賦權街道,打破部門界限,達到權責一致、協同高效,把人、財、物和事權下沉到基層,做到看得見、管得著、管得好,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在街道層級實現執法閉環,有效化解一些職能交叉的城市管理頑疾。
此外,還構建區、鎮街、社區、網格、單元五級網格,科學劃分管理空間,使城市管理人員與城市管理問題準確定位,實現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確管理的轉變,為城市精細化治理打下良好基礎。
創城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城廂區將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提高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繼續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和長效機制,讓城市更干凈、更有序、更安全,鞏固提升創建成果,讓文明創建成果惠及百姓。(湄洲日報 城廂區委文明辦聯合供稿 梁亦嫻 黃煒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