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18日訊 近年來,南平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委關于“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的部署要求,以“五個美麗”建設活動為抓手,打造了特色鮮明、充滿魅力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巾幗先行,推進美麗鄉村庭院建設。以家庭為陣地,婦女為建設美麗鄉村庭院的主角,村干部、村婦聯主席、巾幗志愿者持續入戶宣傳,通過引導基礎條件好、建設積極性高的農戶率先建設,從打造一戶,串點成線,連片打造,打造一批布局協調、居室整齊、庭院潔凈、家庭進步的美麗庭院。今年全市共打造美麗鄉村庭院2200個,已完成建設1935個,正在建設238個。
如建陽區潭城街道考亭村通過結合美麗庭院建設,發展農家樂,在改善宜居環境的同時也持續增加農村居民經濟收入。
融入元素,增加鄉村微景觀內涵。將鄉土內涵、傳統農耕、人文歷史、傳統建筑、民俗風情融入建設,同時結合南平市“花化、彩化”項目,把小區域建設成好景觀。今年全市共打造美麗鄉村微景觀110個,已完成建設89個,正在建設20個。
如延平區太平鎮曾厝村“老有樂”廊橋,橋上墻壁記載著村里的歷史變遷、名人軼事,不僅供往來居住村民來往便利,也是村里人議事的好地方,是村里的議事橋。
因地制宜,建設美麗鄉村小公園。依托原有的生態基底和鄉土景觀,整合資源對現有的小公園進行改造提升或新建,在建設過程中,各地因地制宜展現出鄉村歷史遺跡、名人軼事、民俗文化、產業文化等景觀文化特色。今年全市共打造美麗鄉村小公園(小廣場)110個,已完成建設90個,正在建設19個。
如邵武市金坑鄉金坑村“三治”融合主題公園,結合金坑紅色文化資源,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先導,展示《憲法》、八五普法、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等內容。讓鄉村治理從“唱獨角戲”走向“社會協同”,從“打情感牌”走向“情法融合”,為群眾提供了一個接受法治熏陶、學習法律知識的好去處,為金坑村實現鄉村治理有效提供活力。
挖掘資源,提升美麗田園附加值。以重塑鄉村魅力、打造田園風光、傳播農耕文化為路徑,以稻田、蔬菜種植園等為主要載體,做到風光靚麗化,田園與周邊山水林等環境協調融合,具備觀賞性,能夠吸引游客觀光、休閑,體現田園氣息、鄉土風光。今年全市共打造美麗田園110個,已完成建設83個,正在建設26個。
如建陽區攜手省農科院鄉村休閑農業科技服務團隊,運用了省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在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沿線的崇雒村,共同打造了“宋慈故里蓮果之鄉”3D稻田彩繪農田景觀項目,探索“農旅結合”發展模式。
產旅融合,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實現農旅產業融合,重點建設美麗休閑鄉村、美麗森林人家、美麗水鄉漁村、美麗民族特色村寨。今年全市共打造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40個,已完成建設33個,正在建設7個。
如邵武市水北鎮龍斗村云靈山景區(水鄉漁村、森林人家),以體育旅游、體育培訓、運動康養、研學禪修為主題核心,建設包括巴坑體育公園、大峽谷漂流、飛拉達攀巖、高空滑索、中醫藥康養、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等6個“體育+旅游”項目,打造出豐富的休閑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