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獲悉,為進一步落實《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公告》有關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密切協作配合,強化信息共享,做好市場巡查和監測,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移交違法違規行為線索,以生產企業、高端酒店飯店、電商平臺為重點開展監管,從嚴查處違法違規行為。(8月16日光明網)
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當下,距離2022年中秋節不足1個月,然而每逢佳節倍思親之際,消費者對月餅“過度包裝”“天價月餅”的詬病便開始不絕于耳,對相關問題反映強烈。為此,早在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前部署,聯合發布《關于遏制“天價”月餅、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公告》,針對“天價”月餅暴露的系列突出問題,從月餅的生產銷售、價格、包裝、餡料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嚴格的監管要求,并于節前組織市場巡查和監測。通過從制度到監管的各種新舉措,澆筑起市場有序與移風易俗的堅實基礎,拉緊文明城市創建與市場規范化雙監管的共同紐帶,切實寫下拒絕天價月餅,讓消費回歸理性的生動注腳。
“天價”月餅從何而來?回歸理性消費,不難發現,再新奇的吃法、叫法、包裝不過是月餅廠家推出五花八門的營銷方式之一,最終目的是從中牟取暴利,但直接影響是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穩定和秩序,間接導致社會攀比心理、奢靡之風盛行。更有甚者,售賣、贈送月餅醉翁之意不在食品本身,讓中秋的月餅大大“變味”。一枚小小“月餅”,卻是黨員干部展示廉潔作風、忠誠擔當的“試金石”。拒絕天價月餅,帶頭抵制不正之風,才能身正邀明月,心安理得團圓過節。沒有買賣就沒有市場,不僅是黨員干部,普通民眾亦然。送禮不是不送面子,包裝再精美都是虛架子,都不如送實惠,送輕松,讓過節不再背負人情的重擔。
社會有必要糾偏錯位的消費認知,給消費者“瘋狂種草”的商家理應警醒。廣大消費者對于月餅在內等高價禮品的追捧,離不開商家、廠家、電商平臺的造勢營銷手段。對于一味追求暴利、博取眼球過度包裝或故意虛假宣傳、刻意引導消費的商家、酒店飯店、電商平臺應嚴懲不貸,列入誠信建設“黑名單”,提高其違規違法成本。對努力踐行誠信經營、質量第一經營理念的商家,給予褒獎,樹立一批行業標桿,積極培育誠實守信、綠色消費的市場經營環境,進一步濃厚移風易俗、文明勤儉的社會好風尚。而消費者則應對非必要商品的追捧要適度、克制,始終把勤儉節約放在第一位。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拒絕“天價月餅”是儉約樸素精神的傳承,是新時期移風易俗的小小縮影,卻是不盲目攀比、不鋪張浪費、綠色環保、文明過節、節儉生活的生動實踐。讓消費回歸理性,讓月餅回歸食品,讓節日回歸本源,讓文明勤儉成風,讓消費者過一個月圓人圓、風清氣正的中秋佳節。(鼓樓區委文明辦 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