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沙縣區鄭壽兒、三明公交駕駛員黃東生光榮上榜,分別獲“孝老愛親”類和“見義勇為人”類“中國好人”稱號。
鄭壽兒不離不棄,堅持悉心照顧重疾父親和病癱妻子34年,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親情和真情,讓雖不富裕的家庭充滿了溫暖。黃東生在公交司機的崗位值守了4年,2018年9月26日,他在自身被刺重傷的情況下,制止了一起醉酒持刀滋事事件,確保了乘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鄭壽兒、黃東生,他們身上展現了滿滿的向上向善正能量,他們就是我們身邊的鮮活價值觀。
在三明市,像鄭壽兒、黃東生這樣的好人和道德模范還有很多很多,縣級、市級、省級乃至全國性評選的好人和道德模范不斷涌現,助人為樂道德模范江華、邱菊珍,見義勇為道德模范蘇文忠、林偉民,誠實守信道德模范張旺文、陳雪英,敬業奉獻道德模范林上斗、黃秀泉,孝老愛親道德模范蔡春寶、曹陽飛宇……他們像鄭壽兒、黃東生一樣,都是我們弘揚“好人精神”的身邊典范。
弘揚“好人精神”,要落實到平常的一言一行中。什么是“好人精神”?“好人精神”就是鄭壽兒用雙肩扛起家庭重擔,面對困難挫折仍不離不棄地堅持;就是黃東生為保護更多人的安全,雖遇危險仍臨危不懼、挺身而出……“好人精神”是具體的、是真實的,它是一個人向上向善精神在平時工作、生活中的自然流露。因此說,我們學習弘揚“好人精神”,既要內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要落實到平常的具體言行中。
弘揚“好人精神”,要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融合。只有把弘揚“好人精神”與新時代文明踐相結合,鼓勵引導好人積極投身新時代文明實踐,以身邊好人的善行義舉影響帶動身邊人,才能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一樣,在更多人的心中播下向上向善的種子,才能讓“好人精神”成為力量源泉,激勵更多的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弘揚“好人精神”,還要持續做好好人建設工作。既要開展好人的選樹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宣傳展示身邊好人的典型事跡,也要建立關愛、幫扶和禮遇好人典型的機制,讓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關愛和禮遇。同時,還要通過開展主題活動,營造“學好人、做好人”的濃厚氛圍,使身邊好人真成為群眾心中“追星”的目標。如此,才能更好做到弘揚“好人精神”,凝聚向善力量。(沙縣區委文明辦 沙縣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