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4日訊 盛夏時節,位于平潭君山片區的大坪村也越來越“熱”:紅色旅游熱度不減、果蔬采摘熱火朝天、農戶種植熱情高漲……大坪村是習近平總書記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期間掛鉤幫扶的小康建設村,也是革命老區村。多年來,大坪村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出了一條振興路,讓村莊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富。2021年,大坪村黨總支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大棚里,水果長勢喜人。
多元化黨建品牌 助推鄉村振興
8月2日,“青述大坪”第8期活動如期舉行,此次活動以“黨建+群眾文化”為基礎,執黨建引領之“筆”,繪鄉村振興之“景”。
據大坪村黨群工作者李莉莉介紹,“青述大坪”是在實驗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君山片區管理局的指導下,重點打造的黨建品牌活動,通過專題授課、座談、素質拓展、研學活動等形式,傳達探討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新重要理論、黨史故事以及最新工作成果。
“青述大坪”舉辦的同時,也實實在在為村民謀發展、解難題。在“青述大坪”第五期活動中,平潭農商銀行與大坪村進行鄉村振興戰略簽約并給予“整村授信”5000萬元。得益于該舉措,村民林萬芳成功申請到20萬元貸款,家里的10多畝農田也得到進一步開發,而大坪村的黨建工作不僅限于此。
2020年7月,實驗區主題黨日館正式開館,成了平潭黨史學習教育熱門打卡地。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6月,主題黨日館已經吸引省內外黨組織和單位2595批次、參觀人數達6.8萬人次。
“接下來,我們計劃建設黨建文化博覽園,目前已初步完成曾煥乾故居修繕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改造設計方案。”大坪村黨總支書記曾華俊說。
多樣化農業發展 豐富村莊產業
如何讓村民在家門口富起來?對此,大坪村黨組織不斷豐富“黨建+”模式的內涵與外延,先后通過租賃閑置土地、購置店鋪、投資入股等方式,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因地制宜改造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周邊防護林,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的田園化格局。
種植大戶李元釗正是村黨組織發展下的受益者之一。眼下正是春種花生收獲期,看著田間地頭的收獲景象,李元釗喜上眉梢。他告訴記者,自己起初并沒有規模化的種植花生,“后來受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鼓舞,我便找了幾位朋友合作,決定擴大種植面積。”李元釗說。
經過多年的發展,李元釗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收入也翻了幾番,還成立了坪峰農業種植有限公司,通過“村企聯建、互動共贏”的“黨建+”模式,利用企業在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創造就業崗位,共享銷售渠道,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現代化產業基地 助推農業升級
1日上午,曾華俊等人來到位于大坪村東側的田地,查看農田情況。很快,這片分散的田地將被集中起來,統一流轉,而這一項工作也和大坪村的發展方向息息相關。
今年7月,福建陽光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君山片區管理局共同簽訂了大坪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屆時,福建陽光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將以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和大坪村農業產業綜合基地為重點,在大坪村建設現代設施農業智慧大棚。
據了解,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計劃投資約1.5億元,種植面積約1000畝,一期約700畝,將打造集種植、觀光、研學、倉儲、物流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切實提升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水平。
“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是大坪村整村發展提升的重要一環,將有力促進大坪村及周邊村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持續帶動農民增收。”曾華俊說,目前正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一期土地經營權流轉工作,合作后,預計20年內群眾將增收約2100萬元,村集體經濟增加近百萬元。
此外,大坪村還在推進農業產業綜合基地一期項目,該項目占地3140平方米,擬新建農業產業綜合樓,用于開展農業知識、農業技術培訓、講座及青少年生產勞動實踐活動等,構建集青訓、研學、拓展于一體的綜合性實踐基地。
“農業產業綜合基地項目主要為農戶服務,讓大家可以面對面學、手把手教,講授方法、傳播經驗,加快農業科技推廣,讓農民增收。”曾華俊說。(平潭融媒體記者 林小玉/文 江信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