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內涵豐富、特色鮮明、服務優質的鄉村民宿發展格局。(7月25日3版《工人日報》)
促進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中長距離的鄉村游備受青睞,一大批風格鮮明的鄉村民宿應運而生。民宿發展迅猛,已成為一個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亮點。民宿是推動鄉村旅游全面深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我國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舉措。然而應該看到,由于相關產業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各地鄉村民宿目前普遍存在發展規劃不足、特色缺失、經營管理落后等問題。
新時代背景下,全省各地應在鄉村民宿設計、建設、管理、服務等各環節花大力氣、下真功夫,賦予鄉村民宿新內涵,切實提升鄉村文化競爭力。因此意見提出5項重點任務。其中包括提高鄉村民宿的通達性、便捷度和舒適感;合理利用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歷史文化、文物建筑等資源突出鄉村民宿特色;推進實施旅游民宿國家、行業相關標準,培育一批鄉村等級旅游民宿;積極吸引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企業、能人創客等多元投資經營主體參與鄉村民宿建設;將鄉村民宿納入文化和旅游消費惠民、會展節慶活動內容范圍等具體措施。
有人說得好,文明風文化味是鄉村民宿的載體,更多人理想中的“詩和遠方”。一個理想的民宿應該是文明風陣陣,文化味濃濃的樣子。有專家認為,讓游客真正能體驗當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獨特性,民宿才能實現良性發展。 要讓民宿回歸本來的樣子,成為“詩和遠方”的理想之地,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攜手用文明去裝扮,文化來打造。讓鄉村文明在城鄉間自由游走,用文明風文化味助力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
鄉村民宿正日益從單純住宿場所演變為展示和交流鄉村文化的載體,在設計中應注重彰顯鄉村文化優勢。民宿文化在中國的生成,意味著人們的需求從標準化到個性化的轉變。主打藝術、情懷、個性的民宿,區別于農家樂、鄉村酒店,它是一種新興鄉村產業,因其獨具特色的設計和經營理念,改寫了旅游形態。新時代背景下,各地應在鄉村民宿設計、建設、管理、服務等各環節花大力氣、下真功夫,賦予鄉村民宿新內涵,切實提升鄉村文化競爭力。
鄉村民宿應在綠色發展上做文章。鄉村民宿在建設中應提倡綠色、節能,廣泛采用具有當地特色的營造方式、本土建材等,從材質到建構體現鄉村民宿的生態發展。同時傳應在播鄉村歷史文化上彰顯特色。應深度挖掘民宿所在地的人文歷史文化及其時代價值,賦予民宿生動文化內涵。鄉村民宿應該“有故事有情感”,讓游客從入住的那一刻起就開啟對當地文化的認知旅程,其自身也在保護傳承地域文化中擁有更強的吸引力、更持久的生命力。為游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設計優良的鄉土民宿設施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現了“人文關懷”。同時,強化鄉村民宿自然環境、鄉土元素、時代特征與藝術設計的有機融合,增添鄉村古舊民宿的舒適度和時尚感。其作為鄉村文化的符號,承載了歷史發展的印跡,塑造了個性鮮明、富有特色的鄉村形象,體現了鄉村文明的發展程度與文化內涵,大大提升鄉村的綜合質量,助力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題中應有之義。(安溪文明網 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