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鄉村文化氛圍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一環。特色物產豐富的寧德,打造特色節慶品牌、創作特色文藝精品、持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不僅可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可以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傳承優秀文化,以文育人、以文興村,可謂一舉多得。
風景如畫的屏南北墘古村。甘葉斌 攝
提起閩東的黃酒,不得不想到屏南北墘村。該村開基于北宋年間,是一個千年古村。北墘村家家戶戶都釀酒,數百年來,代代傳承,長盛不衰,既自供也外銷,成為北墘村人致富的途徑。近幾年,北墘釀酒產量逐年遞增,釀酒產值占全村農業總產值70%,從事老酒釀造農戶占全村農戶99%。
如何把釀酒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提升黃酒品牌與傳統村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北墘村兩委想到了舉辦黃酒文化節。
黃酒文化節主要由北墘村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節目內容以反映農村的人和事為主,如釀酒、抬酒、挑酒和制錫酒壺、編百索、編織草鞋、制木桶等傳統手工藝現場制作展示。同時,文化節上還進行迎請吳氏先祖及酒神、舞龍舞獅、開釀祭神、賞福等各項民俗表演,參與人數多達上千人,充分展示質樸的鄉村文化氣息。
自2016年以來,北墘村成功舉辦了六屆黃酒文化節,2019年還舉辦了“四季屏南·鄉村有約”鄉村文化旅游創意活動周,2022年春節舉辦了“虎年虎將故里過福年”系列之北墘斗酒大賽,使黃酒產業與文旅緊密結合,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知名度逐步提高,慕名而來買黃酒的人越來越多,群眾釀造黃酒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目前,北墘村釀酒產量已達近千噸,產值約2000多萬元,成為北墘村的主要產業。而在黃酒文化節舉辦過程中,村民和鄉賢集思廣益,挖掘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積淀和鄉土民俗民風,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傳統節日品牌,充分發揮了文化振興凝聚鄉情的重要橋梁作用。
文化振興不僅要帶動鄉村“活起來”,更要將文化成果與群眾共享。近年來,寧德市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主題,推出一批具有閩東風韻、寧德氣派的精品力作。大型原創歌劇《鸞峰橋》和音舞詩畫《山海的交響》便是其中精品。
鄉土佳釀韻味長 (資料圖)
《鸞峰橋》講述了壽寧縣下黨鄉鄉親們在黨的領導下,發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精神,奮力擺脫貧困的故事,以藝術方式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民擺脫貧困、過上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的主題。該歌劇榮登第八屆福建藝術節優秀劇目獎榜首,并入選2022-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
《山海的交響》是寧德首個亮相國家大劇院的文藝作品,曾榮獲全國電視文藝最高獎——“星光獎”。今年,《山海的交響》啟動了復排復演工作,已于7月1日試演,后將開展常態化演出,讓群眾共享文藝創作成果。
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過程中,為提高群眾參與度,活動形式顯得尤為重要。寧德市為提升群眾文化體驗感,持續開展多形式文化惠民活動,從室內轉向室外,從劇場走向基層,貼近群眾,融入群眾。
2021年,在市本級組織“閩東之光·文化惠民”演出的帶動下,寧德市各縣(市、區)開展文藝展演活動1000多場次,非遺院團開展公益性演出活動410場,放映農村電影24427場,觀影人數120萬人次。還深入開展“三下鄉”活動,組織118支文藝小分隊赴閩東各個鄉村,開展慰問演出、結對幫扶、采風創作、燈謎展猜、電影展播、題寫春聯等活動。
草根舞臺是寧德市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的亮點之一。福鼎、福安等地打造“中國微演藝”“社區群星秀”等群眾性文藝活動品牌,搭建“微”平臺,讓群眾唱主角,激活民間文藝資源,走出一條“政府投入小、民間參與熱、社會反響大、百姓受惠多”的文化惠民新路子。
為了讓群眾充分知曉和理解黨的方針政策,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我市還積極落實理論進基層“百千萬”工程,整合“學習大軍”、理論宣講輕騎兵、“寧小團”、學習骨干等志愿者隊伍深入基層,開展宣傳宣講活動2萬多場,受眾100多萬人次。并創新運用網絡新媒體、村村響等載體開展“云宣講”,做到網上網下同頻共振,推動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
柘榮縣“小板凳+N”草根宣講大聯盟將理論宣講與志愿服務、民間調解、文藝娛樂相融合,把理論和政策通俗化、具體化、生活化,讓宣講少了距離感,多了親切感;福鼎貫嶺鎮嘭嘭鼓表演將現代生活融入傳統曲藝中,結合疫情防控、換屆工作、黨史教育、政策宣講等創新開展線上線下群眾性文化活動,把政策理論宣講活動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中,讓百姓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
此外,寧德市還深入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百鎮千隊萬人”計劃,穩步推進千支鄉村振興文化隊伍和萬名骨干培育工作。發揮農村現有的文藝工作者、文藝愛好者和當地文化名人、科技能人、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民間藝人等群體的作用,激發帶動民間藝術資源,截至目前,已培育鄉村文化隊伍1088支、鄉村文化骨干8208名。
“未來,寧德市還將繼續完善提升百姓大舞臺,推動開展常態化演出,充分發揮各級圖書館、文化館(藝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資源優勢開展展覽展示活動。同時,舉辦群眾文化比賽類活動,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體驗,以文化振興助推鄉村振興。”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閩東日報記者 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