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珍霓是寧德師范學院的一名教師,她愛崗敬業(yè)、科學施教,深受學生喜愛。她勤奮鉆研、虛心求教,認真嚴謹地完成每一份教學工作。她熱心公益,樂于助人,利用自己工作之余,在民間公益翻譯、關愛自閉癥青少年志愿幫扶工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領域無私奉獻,幫助他人、回饋社會。
圖為周珍霓(右)一家。寧德人民廣播電臺供圖
周珍霓長期兼任寧德市公安局外語翻譯志愿者,于2009年參與并負責“中國木拱橋傳統(tǒng)營造技藝”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文本翻譯工作,還參與了“第三屆中國廊橋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的翻譯工作,她嚴謹的學術精神和甘于奉獻的工作作風,得到市文化與出版局和屏南縣委宣傳部的出函表揚。
她堅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溫暖的人間”,教育應該是心靈的浸潤。因此,在立足本職工作崗位的同時,周珍霓還積極參與多項社會公益事業(yè)。
2015年,她關注到自閉癥群體,并加入寧德市藍絲帶助殘幫扶中心,從語言公益課堂的志愿幫扶做起。幫扶實踐中,她總是盡力為孩子們爭取,為家長們考慮,用自己的行動傳播和踐行著中華民族助人為樂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她發(fā)現(xiàn)公益課程的設置相對單調,課堂輔助的志愿者人數不足,想方設法發(fā)動身邊的朋友和學生加入志愿幫扶的隊伍中來。
通過周珍霓的不懈堅持,在多方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目前,寧德市自閉癥青少年社會融合支持體系已初步建成,“星·同心”關愛中心于2019年落地體育中心,為自閉癥青少年公益課程和公益活動提供了穩(wěn)定的場地支持。“暖星工坊”也于2019年落地寧德市福樂家園,成功幫扶14位自閉癥青年實現(xiàn)輔助性就業(yè),實現(xiàn)了我市自閉癥青年就業(yè)率零的突破。同時,周珍霓撰寫的《關于建立并完善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的建議》社情民意也得到重視,被全國政協(xié)采用。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周珍霓第一時間發(fā)起組建了“一線抗疫·后方有我”教育志愿服務隊并出任隊長,聯(lián)合市教育戰(zhàn)線的37位一線教師,為我市援鄂醫(yī)護人員家屬子女開展線上線下課業(yè)輔導教育志愿服務,解決了援鄂醫(yī)護人員的后顧之憂。作為寧德市同心玉慈善協(xié)會的秘書長,她帶頭捐款2萬元,同時,發(fā)動協(xié)會會員愛心捐贈,募集了約價值17萬元的防疫物資,捐贈給一線的醫(yī)護人員使用。她還十分關注鄉(xiāng)村教育的振興,組織志愿者為多所中學送去防疫物資,為屏南嶺下中學送去了嶄新的課桌椅200套。
周珍霓十分注重對孩子積極人生觀的培養(yǎng),兼任孩子所在班級家委會主任并連續(xù)8年獲評學校“好家長”。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孩子及他的同學積極參加各項公益活動,在疫情期間組織孩子所在班級創(chuàng)作抗疫詩朗誦,并參與防疫物資捐贈活動,引導孩子們在實際行動中學會責任與擔當。
今后,周珍霓還將繼續(xù)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新時代志愿服務精神,以助人為人生之樂,用實際行動來影響和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加入和諧社會的建設中,讓溫暖與關愛相伴同行,讓幸福之光薪火相傳。(閩東日報記者 張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