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20日訊 “請掛鉤聯系的干部10點到海壇片區大禮堂二樓視頻會議室進行培訓。”16日7時,平潭綜合實驗區紀工委監察工委駐區辦公室紀檢監察組副組長劉朝東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
劉朝東隱約猜到,大概跟疫情防控工作有關。
10時,平潭海壇片區大禮堂二樓視頻會議室。“因當前疫情防控需要,根據疫情防控專家組建議,需要在座的各位前往中風險地區協助開展工作。”工作人員又說,“進去后在解封前就不能出來了。”
“既然有需要,就到組織最需要地方去。”“抓緊回去收拾一下生活必需品。”劉朝東心里義無反顧。
在平潭,像劉朝東這樣的“逆行者”還有不少。
以海壇片區為例。平潭劃定的高風險區和中風險區均在海壇片區。自啟動疫情防控戰時狀態以來,海壇片區在實驗區各區直部門聯合協助下,派出268名機關干部職工、563名村居工作人員全員奔赴一線,建立64個工作隊,采取“干部職工+網格員”分片24小時巡邏值守。
16日14時,海壇片區紫玉社區,中風險區。工作隊第一時間了解人員管控、全員核酸檢測等情況后,召集村干部、志愿者安排巡邏、核酸檢測采集等服務保障工作。
一場“大考”全面拉開——
16日傍晚,“買完就回去啊,不要聚集。”“口罩也要記得帶上。”這頭,工作隊正勸導一名阿姨回家,那頭,乘涼的大爺又出門了。對此,他們一邊忙著配合社區工作人員勸導個別少量聚集群眾,一邊求助平潭潭東派出所,并將情況報告海壇片區。很快,圍觀的群眾陸續回家了。工作隊一行繼續沿著商鋪,一次次巡邏……
17日下午,2名住在紫玉社區的臺胞,收到了實驗區的慰問“大禮包”。“感謝大陸同胞的關心,感受到家的溫暖。”臺胞們暢所欲言。工作隊一行詳細了解了他們在平潭生活、工作情況與需求,提醒做好防疫工作。
18日5時,天微亮。工作隊集結,前往紫玉社區核酸檢測現場。“掃碼的位置往左邊調整一下,人員保持一米間隔。”“這個社區老人比較多,大家多注意現場情況,做好保障。”日頭高照,氣溫突破30攝氏度。干部們的衣裳很快被汗水濕透,口罩下的臉龐已經發紅,頭發濕成一縷一縷的搭在額頭上。
……
這是實驗區織密“防疫網”的一個生動縮影。海壇片區通過“大走訪+細排查”逐戶摸清人員底數,專班負責村民基本生活物資供應,3天完成中高風險區域村居4輪共3.9萬余人次核酸檢測工作。
目前,實驗區已第一時間完成方艙醫院改造,在全員區域核酸檢測中,全區共安排了219個核酸采樣點。疫情防控形勢總體趨穩向好,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18日起,位于低風險區的仙人井、壇南灣、長江澳、龍王頭海洋公園等旅游景區景點有序恢復開放。
就在近日,實驗區黨工委印發《關于激勵疫情防控一線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的若干措施》,出臺“暖心九條”舉措,關心關愛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基層黨員干部和醫務工作者,為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