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縣管前鎮皇山村鎮村干部、村老齡協會成員們開展“常態化推進婚喪禮俗改革”討論
文明風7月14日訊 “建議各家婚宴菜品減少到12道,喜糖也不用準備那么多。”“喪禮大操大辦的情況時有出現,要繼續落實厚養薄葬宣傳。”近日,在三明尤溪縣管前鎮皇山村,一場以“常態化推進婚喪禮俗改革”為主題的夜談會正在進行,鎮村干部、村老齡協會成員們圍坐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積極建言獻策。
皇山村共有皇會、初石坑、山鎮洋3個村組,總人口2015人。皇山村老齡協會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負責組織開展入戶探訪慰問等老年互助活動。協會由3個村組德高望重的老人組成,現有會員13人。
“以往治喪,全村人都來幫忙,持續多天,繁瑣隆重,鋪張浪費。為改變習俗,我們以皇會村組為改革試點,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座談會,商討改革內容,最終制定了《皇會村關于喪葬有關事項規定》。”退休教師、皇山村老齡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居琛介紹。
新規將治喪時間縮短至2天以內,減少參加喪禮人數,取消打包水果、雞胗等習俗……據測算,一場喪禮能節省1萬多元。
“普通家庭確實經不起大操大辦。”“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怎么能丟?”“會不會太簡單了,顯得不夠體面?”新規一出,村民們就議論開了,有的支持,有的反對。
誰第一個執行新規,執行力度如何,關乎這項村規能否落地。一個月后,恰逢老齡協會老會長、老黨員陳賢譚的家嫂過世,他以身作則,說服親友嚴格按照新規治喪,現場簡單樸素又不失莊重。“生前盡孝才是真孝順!”“喪事簡辦,不攀比,這樣才對。”村民們看到陳賢譚家帶了頭,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皇山村兩委將“厚養薄葬”的內容寫進《村規民約》,在3個村組進行宣傳推廣,并跟蹤落實情況。如今,皇山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情況明顯減少。
“我們以‘支部+協會’為引領,倡導‘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節儉養德、文明理事’的文明鄉風,并通過開展孝老愛親活動、宣傳三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董公信俗等,引導村民崇儉抑奢、向上向善。”皇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清鈿說。(尤溪縣委文明辦 尤溪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