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6月29日訊 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僅在街頭巷尾可見,也展現在小小車廂里,展現于市民的舉手投足間。
在通信并不發達的年代里,外地人了解廈門的文明程度,或許就是從坐上一輛公交車開始的。20世紀90年代的文明讓座之風,使廈門公交文明享譽全國,也讓許多人知道了,文明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品格。
公交線路越來越多,公交車越開越遠,公交文明如影隨形……跟隨跨島發展的腳步,那些具有廈門公交特質的城市文明景觀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
從文明讓座出發,到無飲食車廂、文明排隊,再到禮讓斑馬線、清靜車廂……從島內到島外,又從島外到島內,廈門公交文明內涵不斷豐富,文明習慣在一代代駕駛員和一位位新老市民中傳承了下來。
今年,隨著“文明直通車”發車,公交文明“朋友圈”還將擴大到社區、鄉村、機關、企事業單位、校園、老年講堂及網絡等。
一份傳承
公交版“垃圾不落地”遍地開花
2015年4月,一場公交“革命”悄然改變著島內外車廂環境——由51路公交車司機率先發起,車廂內取消了垃圾桶,并倡導無飲食車廂。
這一舉措當時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無飲食車廂現在已是標配,但只有我們知道,當時經歷了怎樣的轟轟烈烈。”作為這場事件的親歷者,51路公交車駕駛員白雅羨認為,如今公交車廂干凈整潔,沒有異味,夏天不會有“小強”出沒,這些都得益于2015年4月的那次大膽嘗試。
白雅羨說,51路公交車要取消垃圾桶時,身為駕駛員的她心里其實也沒底,不知道車廂環境會不會因此變得糟糕;甚至有駕駛員偷偷準備工具,想著“改變失敗”后再拿出來。可是沒想到,無飲食車廂上線便一舉成功,51路迎來了“最干凈的一天”。
就這樣,51路的成功樣本延續了下來。同年,島內率先推行3條示范線,一年后又在島內外、BRT上推出10條示范線。
從1條到3條、10條、24條……短短7年間,從地面到空中、從島內到島外,公交版的“垃圾不落地”在廈門已是遍地開花,覆蓋424條線路,覆蓋率達100%。
今年初,廈門最長公交線路651路也推行了無飲食車廂。“自從推行無飲食車廂后,公交車廂環境越來越好了。”651路公交車駕駛員葉海水介紹道。
廈門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無飲食車廂”的成功,不在于取消垃圾桶,而在于細節上的引導和示范,也在于市民文明素質的提升。如今車廂的許多角落,隨處可見文明乘車提示標識,營造“無飲食車廂”氛圍;同時,還有“小黃帽”志愿者引導市民文明乘車,功不可沒。
目前,無飲食車廂概念繼續深化,新一輪公交“革命”——“清靜車廂”正接力進行中,繼續改善著市民的乘車體驗。
一份堅持
日復一日勾勒“最美隊形”
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當下,許多公共場所都設置了“一米線”,人們早已習慣了有序排隊。但其實,文明排隊在廈門早已有了優良傳統。
2012年前后,廈門軟件園公交車站掀起一股“排隊風”,并創造了奇跡——無人勸導下,人潮也能秩序井然,排起綿延十幾米的隊伍。
這,就是廈門市民早期形成的“一米線”。
而在梧村公交車站,文明排隊傳統已延續了5年。曾幾何時,這里因為客流量大,公交車進出站和市民排隊上車問題一直困擾著管理者。“我們要在最難的地方讓市民養成排隊習慣。”豪言壯語之下,舉措實施起來——硬隔離來了、志愿者來了、媒體來了,短短一個月就初見成效。
鄒軍是枋湖汽車站的站務員,也是一名“小黃帽”志愿者。2018年起,他經常在梧村公交車站做志愿服務,引導市民文明排隊上車。“通過這么多年的引導,市民已然養成了文明排隊習慣。”鄒軍說。
馬巷樞紐站是馬巷最繁華的公交車站,來采購的、賣菜的市民非常多,但現場顯得井然有序。馬巷樞紐站站務員洪美玲說,2015年起,這里開始推行文明排隊,每到高峰期,站務員、志愿者就在站內引導。從1天、2天、1000多天,再到4年、5年……無論嚴寒酷暑,志愿者的服務從未停歇。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馬巷樞紐站和馬巷車站漸漸勾勒出了一幅“最美隊形”的畫面。
一份專注
斑馬線禮讓意識根植司機心中
“前方斑馬線,請減速慢行……”坐在公交車內,時常能聽到這樣的語音提示。無論是島內線路,還是島外線路,5年多來,斑馬線禮讓的意識已根植于每名公交駕駛員的心中。
2017年,廈門掀起了一場關于斑馬線禮讓的討論。當年5月,廈門市委文明辦聯合市交通運輸局、廈門公交集團啟動“禮讓斑馬線”活動;8月,又聯合市公安局召開廈門市文明交通行動暨文明禮讓斑馬線工作推進會。廈門公交率先在全市范圍內推行斑馬線禮讓,并推出禮讓手勢。僅用了一年時間,廈門公交禮讓率就達到99%以上。
“現在島外交通秩序越來越好了,特別是在斑馬線禮讓上。”657路公交車駕駛員陳建能說,這些年來,島外道路條件越來越好,公交行車也愈來愈規范,“為了保障行車安全,很多路段公交車都限速行駛”。
記者從廈門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獲悉,今年上半年,廈門公交斑馬線禮讓規范率達99.6%,比去年底99.42%略有提升。而這百分之零點幾的提升,其實就體現了駕駛員們多年如一日的專注。
一條條斑馬線上,還有許多“守護者”——駕駛員們還化身志愿者,守護校園周邊斑馬線安全。比如海峽出租車司機傅君誠多年如一日護送孩子過斑馬線,被前埔南區小學的孩子們稱為“傅爸爸”;中考期間,657路公交駕駛員陳建能前往同安一中校門口,維護交通秩序。(廈門文明網 海西晨報記者 雷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