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現在環境好了,身邊好榜樣也越來越多了!”近日,在汕頭市龍湖區新海街道大興村黨員活動室里,一場別開生面的道德評議會在此開展。村民中有聲望、辦事公道的老黨員、老干部、致富能手、村民代表和村“兩委”干部齊聚一起,不僅傾聽村民民意、共商鄉村治理,還幫助村民把鄰里糾紛化解在基層。(6月23日《南方日報》)
鄉村“道德評議會”,通常是在社區和村黨組織領導下,由村民中有聲望、辦事公道的老黨員、老干部、鄉賢、村民代表和“兩委”干部等組成,圍繞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敬業奉獻等基本道德規范進行評議,對村里好人好事進行宣揚,對不文明、不道德現象及行為進行鞭撻,不斷培育和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質,助力鄉風文明建設。
婆媳不和、家庭矛盾、鄰里糾紛、環境臟亂、村民陋習等在社區鄉村時有發生,成為困擾鄉村治理的難題。汕頭以移風易俗工作為載體,制訂了《汕頭市推進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行動方案》,指導基層打造環境美、風尚美、人文美的美麗文明鄉村。“道德評議會”是汕頭深入實施鄉村文明新風提升工程的一個縮影。在汕頭的社區鄉村,“道德評議會”的作用越來越凸顯,群眾從中感受到新變化,獲得了滿足感,文明鄉風浸潤人心。
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行為規范。良好的道德規范不僅能促進社會穩定,更能推動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鄉風文明是推進鄉村振興的思想基礎和精神力量,“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但不可否認,當前鄉村文明建設仍需要加強,現實中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依然存在。通過開展“道德評議會”,組織村民經常對好人好事評一評、對壞人壞事議一議,就能潛移默化地告訴人們什么是善惡美丑,什么是非曲直,營造出講團結、揚正氣、守孝道、樹新風的良好氛圍,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村風民風。
鄉風文明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要做好這篇大文章,黨建引領是關鍵。“道德評議會”是推進社會和諧的“黏合劑”,也是創新發展新時代鄉風文明建設、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有益實踐。只有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中的主導作用,建立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才能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只有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人”,才能形成基層治理的合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進而不斷提高鄉村文明程度。
鄉村“道德評議會”,評出文明新風尚。據悉,汕頭除了指導基層開展“道德評議會”,還推廣運用“積分制”推進移風易俗,激發群眾發展內生動力,“積”出鄉村文明厚度。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助力鄉風文明建設,要經常性開展類似評議活動,建立類似移風易俗的長效機制,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鄉村振興凝聚文明力量。(福州文明網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