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為增進民生福祉,進一步改善群眾精神風貌,著力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朝著高質量提質增效邁出堅實步伐。
在譜寫出新時代文明城市創建新篇章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一系列新形勢、新要求、新挑戰,首當其沖的就是群眾安全感需求的日益增長,這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例如,近期在河北唐山發生惡性案件,給群眾的安全感獲得帶來了嚴重威脅,也明顯不利于城市文明創建工作的高質量發展。全國各地文明城市創建應當以此為鑒,堅持問題為導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方能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引向深入。
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必須始終堅定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方向。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確立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是我們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社會安全的根本遵循,是營造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的根本保障。要不斷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全感全面提升。
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必須牢固樹立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理念。要以“責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擔當,樹立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政績觀、權力觀,不斷增強群眾工作的責任感、事業感,用實際行動提高公信力、判斷力、執行力,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安全、法治、正義等方面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必須長期堅持風險防控和關口前移的策略。依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聚焦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聚焦防疫防控專項工作、聚焦安全生產專項治理,關注重點領域、重點時段、重點人群,牢牢把握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知責明責、履職盡責、追責問責,進一步織緊織密安全網。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統籌抓好綜合治理、健康安全、經濟發展,從源頭上把握安全主動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創建文明城市的道路上,在滿足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奮斗過程中,我們應當不畏浮云遮望眼,不為一時一事所惑,不為風險所懼,勇敢面對挑戰,向著文明城市創建高質量發展目標勇毅篤行,以實際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臺江區委文明辦 潘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