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清華女博士”應聘湖南長沙岳麓區協警一事有了新進展:據官方通報,當事人張某網上報名時謊稱“清華大學博士”,其從山東一所二本學院本科畢業,常臆想在清華大學讀博士,并在多地民營企業求職時謊稱學歷。
盡管名校碩博到基層部門就業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清華女博士報考協警”的消息依然令人難以置信。簡而言之,“名校博士當城管”之類的事情,雖然難免于“大材小用”“就業內卷”之類的爭論,但最起碼可以解決戶口和編制等現實問題。
“清華女博士報考協警”反轉,不只是一出鬧劇,其背后折射的名校崇拜問題,值得警惕與深思。
當下,人才高消費已然成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現象。明明大專生就可以勝任的工作,有的用人單位一定要招本科生,本來招本科生就可以了,卻一定要招碩士或博士,甚至還要求必須是名校畢業或有海外留學背景。在“提升員工隊伍整體素質”之類說辭背后,還有的是為了用高學歷來裝點門面。
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真正的招聘,應該唯才是舉,而不是“唯名校”“唯學歷”。現實中,很多單位對于符合招聘條件的應聘者一視同仁,并不會因為出身名校擁有高學歷就予以特殊照顧。只要遵循基本的流程,用實力和表現說話,最終的就業競爭結果,未必是憑名校、高學歷就能一錘定音的。
還應該看到,一起離譜的傳聞之所以能迅速攪動社會神經,與近年來屢屢曝出的名校碩博對就業市場進行“降維打擊”的事情密切相關。名校畢業生“下沉”小縣城就業之類的新聞經常見諸報端,這樣的“自由選擇”不應指責。
2022年求職季如約來臨,1076萬名大學生將迎來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擇。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今年就業面臨的風險挑戰增多。這也許可以從側面解釋為什么會出現名校碩博選擇到基層工作的現象。這也提醒人社部門、就業服務機構還有企業,要積極承擔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責任,努力為年輕人創造機會、提供選擇,減輕他們的就業壓力,減少學歷“內卷”。
每一位畢業生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只要腳踏實地地選擇職業道路就可以。(茶亭派出所 游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