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文明辦以“云”發布方式,在北京市密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推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他們的事跡引起網友的共鳴,網友深情留言:每一個中國好人都是一盞指航的“道德燈塔”,他們在平凡中守望道義的自覺、守望善良的溫暖、守望人生的高度,向他們致敬!
好人筑就崇德向仁的時代精神。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在今年的“云”發布活動上,急診外科醫生高巍分享了自己熱心衛生健康公益、挽救百余條生命的心路歷程。他說,做醫生從來不是為了追求物質利益,而是為了心中的夢想。回顧在鄰居油鍋起火爆炸時勇闖火海救人的瞬間,青年夏恩代說:“雖然受傷了,但我不后悔。”“蜂博士”羅其花回憶了扎根山村,帶領蜂農過上“甜蜜”生活的奮斗歲月。用堅守奉獻詮釋“紅背簍”精神的岳晚增老人退休不退崗,他說:“我要守好小賣鋪,幫老百姓多賣山貨!”“00后”男孩馬永恩講述了帶著截癱父親上大學、獨自照顧父親10余載的動人故事。平凡之中見偉大,樸實之中見崇高。14年16077人(組)“中國好人”燦若繁星,點亮夜空。他們用具體的行為,生動地詮釋當代中國精神。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這就是我們必須倡導的核心價值,這就是我們必須弘揚的時代精神,這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
好人樹立崇德向善的鮮明導向。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上榜好人中,有23年來奔忙在做慈善、獻愛心路上,給500多個孤兒當“爹”的山西耿開文;有沖鋒在前不畏難、守護青山16年的江西王翠紅;有辛苦付出30余載、一口炕鍋撐起老弱病殘之家的湖北鄒愛華……好人溫暖了人心,感動了中國,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扶貧濟困、養老孝親的善行,學習他們舍己為人,不怕犧牲的氣節;學習他們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操守,爭做崇高道德的踐行者、文明風尚的維護者、美好生活的創造者。
好人彰顯懲惡揚善的正義力量。曲永良危急時刻勇敢沖上前,在與殺人歹徒搏斗中造成右手腕肌腱斷裂和骨裂,奪刀時造成左手食指第一、三節被刺傷。當身邊人問曲永良以后再遇到類似的事是否還會見義勇為時,曲永良堅定地點了點頭。我們要從社會層面上宣揚好人,讓“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價值觀深入人心;要從法律層面上支持好人,免除好人后顧之憂,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要從制度層面上獎勵好人,讓好人有好報。
好人需要見賢思齊的切實行動。道德的力量蘊藏在每個人的心中,但要想將這份道德的力量喚醒,卻需要每一個人的實干和行動。圣人距離我們比較遙遠,甚至高不可攀,但好人就在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他和我們一樣是普通人,是平凡人,默默無聞中奉獻,平凡生活中善舉。讓我們從點滴做起,莫以善小而不為,做善事,做好事;從身邊學起,表達“為善之心”,傾注“愛恤之情”;從幫助別人開始,載起善良互助的美麗生命之舟,讓周圍的人們感受到愛意和溫暖!
塵埃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奮進新征程,一個個“中國好人”故事猶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不斷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時代讓我們相信,在逐夢之路上,高揚奮斗之帆,緊握奮斗之槳,就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臺。團結奮進,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來可期。14億多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終能匯涓成海、聚沙成塔,書寫屬于新時代的輝煌篇章。(漳州文明網 漳州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