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城的戰鼓已擂響,文明的氛圍已拉滿。創城行動中,本著全域、全員、全時創建的原則,多部門齊抓共管,群眾熱情參與,將創建工作推向了新高度。以前常見的亂搭亂建、亂停亂放、違章占道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大刀闊斧對城市進行“改頭換面”的同時,鏡頭要聚焦到城市管理中的“里子”,從細節入手,整治生活陋習,于細微之處見文明。
細節,是創城的關鍵所在。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創城中,我們要“放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細節”,用“繡花功”精細化管理城市,一條一條街地弄、一段一段路地改、一個一個小區地搞、一項一項問題地抓,不怕辛苦,不斷打磨細節,扮靚“面子”,做實“里子”,“繡”出文明城市的精品。從最顯而易見的環境說起,居民小區、旅游景區、農貿市場和背街小巷是市民日常生產、生活的主要活動場所,也是最能體現創城工作和文明程度的地方。我們通過專項整治行動,改善整體面貌,但一些城市的“神經末梢”,仍然存在一些細節上的突出問題,存在盲區、盲點和薄弱環節。我們就要以“繡花”的功夫分析問題、正視問題,向細節要成果、向薄弱環節使勁,也許一個破損井蓋的修復、一條新增的停車線就能起到精準發現問題、精準解決問題的長效目的。為此,我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就是要用生活“小細節”來彰顯城市“大文明”。
文明,是創城的內在氣質。愛上一座城,始于顏值,終于品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不僅要升級老舊小區的“顏值”、精修背街小巷容顏、改善農貿市場環境,還要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改善人文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如今,在長泰的大街小巷都有這樣的“微鏡頭”:尊重行人安全的“車讓人”行為換來“微笑致謝”,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在重要路口引導交通換來“點頭稱贊”……文明已內化為這座城市的氣質,文明之風展現在市民日常的舉手投足之間。不僅如此,大街小巷“志愿紅”的文明實踐多點開花,志愿服務深入人心。那抹“志愿紅”來自各行各業,從普通群眾到干部,從小學生到老黨員,他們都主動投入創城實踐,不但是創城工作最大的底氣,也為文明城市的締造提供著不竭的原動力。廣大群眾要以主人翁姿態投身創城,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投身到社區建設、文明交通出行、城鄉環境治理、公共場所秩序維護等行動中,大力發揚志愿服務精神,用實際行動,把文明城創建“有你有我”的理念傳播到更多的社區、家庭、居民。
民生,是創城的幸福底色。創城是一件實實在在的民生大事,來不得半點虛招或“花拳繡腿”。如今,漫步長泰街頭,街道整潔、路面平坦,城市“顏值”和“氣質”極大提升;老舊小區改造、增設停車泊位……一批群眾關注的“老大難”問題相繼在創城中得到有效解決,把創建工作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進而這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也讓更多的長泰人意識到,創城不是別人的事,而是自己的事,激起了一幅萬眾創城、共建幸福長泰之勢。因此,全區上下要始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原則,把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作為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努力去解決市民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問題,讓每一個群眾都能從城市的變化和進步中感受幸福、獲得實惠,既能享有殷實的物質生活,又能過上健康豐富的精神生活。
創城攻堅之際,需磅礴之力,更需要“繡花功夫”,時刻以細致入微的態度聽民聲、察民情,以穿針引線的手法解民憂、破難題,以人民之心為中心,以人民需要為出發點,繡出一顆有溫度閃光芒的龍津明珠。(長泰區融媒體中心 泰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