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安在拉小提琴
文明風6月15日訊 “今天這堂課我們先拉《小星星》,大家拉的時候要注意節奏……”在城關小學,記者見到了年僅11歲的陳薇安,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學校小提琴社團的指導老師,她正一本正經的指導著6名社團成員練琴。
除了是小提琴社團的指導老師,她還是校少先隊大隊長、“十佳好少年”、“三好學生”等等,今年還獲評了2022年度福建省“新時代好少年”。
開設社團豐富課余生活
陳薇安(左一)在教同學拉小提琴
陳薇安愛學習也愛思考,在學校里成績優異,做事也認真踏實。在“雙減”課后服務活動中,陳薇安主動向學校申請開設小提琴社團,利用自己從小學小提琴的優勢,為同校同學指導小提琴。記者見到她時,扎著漂亮的馬尾,穿著干凈的校服,手拉提琴,渾身散發著藝術氣息,臉上帶著難以掩藏的對音樂的熱愛。
“小提琴社團開設后,有10多名同學報名參加。經過選拔,最終有七八名同學加入小提琴社團?!标愞卑舱f,因為同學們都是零基礎,為了更好地教他們,在每堂社團課前會先備課,還會從自己所學的鈴木教學法入手,手把手地教她們拉好琴,她也會經常手寫樂譜并復印出來分發給大家。
在授課的同時,陳薇安會仔細觀察每名同學小提琴的使用情況。陳薇安告訴記者,在同學們練琴時,發現學校有一部分小提琴的型號不適合小個子的同學練習,她就會把自己家里有的小號琴帶來給同學使用,偶爾也會用自己的零花錢購買需要置換的膠帶、琴弦等?!懊看温牭酵瑢W們親切地叫我‘安安老師’,我就感覺很幸福,很有成就感。”陳薇安說。
正因如此,小提琴社團也成了深受同學們喜愛的校本社團課堂。三年(3)班學生翁婭妮表示,她很喜歡“安安老師”的課,“安安老師”會把很復雜的小提琴知識變得簡單易懂?!艾F在我已經會拉好幾首小提琴曲目啦,希望未來能向‘安安老師’學習更多曲目。”翁婭妮說。
盡己所能宣傳平潭非遺
陳薇安(左一)在教同學拉小提琴
在校園里,陳薇安是個優秀的學生;在生活中,她則是家鄉的代言人。陳薇安從小便對家鄉本土文化頗有興致,在學習完學校非遺文化閩劇、貝雕后,她多了一個心愿:“向全世界宣傳推廣平潭非遺?!?/p>
年紀雖小,干勁卻十足。平日里,她喜歡收集各種貝殼,制作了十多件貝殼手工作品,作品還被學校收錄,展覽在學校的貝藝工坊里。去年,她還作為主唱參與錄制《平潭旅游安全歌》,用稚嫩的童聲助力平潭旅游發展,同年還參與拍攝《平潭殼丘頭遺址》推廣視頻……
談及成為家鄉文化代言人的初衷,陳薇安表示,很喜歡家鄉文化與美食,想用自己的力量讓世界認識平潭、了解平潭。“我跟著媽媽學做‘茹粉結’、滑蟶、平潭面餅、八珍炒糕等家鄉小吃,還將‘茹粉結’的制作過程錄制成視頻,投稿給學校的公眾號,教會了更多人做這道美食。”陳薇安說,她平時還會學習閩劇、貝雕,多次參加了校、區級的閩劇表演,帶動身邊不少同學熱愛平潭非遺文化,希望盡己所能向全世界宣傳推廣平潭非遺。
在她的帶動下,越來越多同學熱愛上了平潭非遺文化,爭相成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者。不少學生向記者表示:“原本對家鄉這些非遺文化很陌生,在陳薇安同學的帶動影響下,讓我們對家鄉非遺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
耳濡目染傳承良好家風
陳薇安的爸爸媽媽都是知識分子,爺爺奶奶都是熱心善良之人。在陳薇安的家里,做好事的家風一直在延續和傳承。
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都很忙,所以每逢假期,陳薇安便會到爺爺奶奶家生活。“每次回到爺爺奶奶家時,我就會去村里福利院、養老院。有時拿著賣紙箱和礦泉水瓶積攢下來的零花錢給老人們買好吃的食物,有時帶著家里做的咸米時和餃子給小朋友和老人們吃,陪小朋友玩耍,與老人聊天,幫忙打掃房間等等。”陳薇安說,從小深受家里長輩的影響,懂得要感恩、樂于奉獻,所以就養成了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的習慣,這些經歷也使得她更加懂得感恩,關愛身邊人。
心懷良善的她,還是老師的貼心小幫手,只要同學遇到困難,陳薇安總是第一個站出來幫助。當同學生病了學校提倡捐款,她就把爺爺給的生日紅包直接拿出來捐;當同學遇到學業難題,她也會不厭其煩地為其講解,很多同學在她的幫助下學業進步了不少?!拔蚁M鼙M自己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也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在燦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陳薇安說。
此外,她還創作了詩歌《冬還在,春已來》《偉大時代孕育偉大精神》等作品,用實際行動致敬白衣天使??粗畠阂宦烦砷L,陳薇安的媽媽黃麗虹感慨地說:“薇安是比較獨立的孩子,從來沒有讓我們操心,我們希望她能成為一名正直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p>
(平潭融媒體記者 馮榮/文 陳瀾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