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義賣所得將用于關愛社區老人、困難群眾等(祥美社區供圖)
優化公益項目 增強文明滲透力
新時代文明實踐,既是為了群眾,也要依靠群眾。
“祥美社區的所有公益項目都是居民唱主角,社區搭臺,群眾唱戲,讓居民在各個項目的開展過程中增強自治能力。”許月嬌說,通過這些年的努力沉淀,“六每”公益項目工作法使社區更加和諧,讓居民更有歸屬感。
目前,社區共有44個熱心居民擔任樓長,開展“每時公益”,建立樓棟網格群,上傳下達,進行答疑解惑,讓政策、信息及時傳達,居民意見得到及時反饋。吳清智就是其中一位熱心的樓長,一次小區的孩子半夜發燒需要體溫計,為促進鄰里互幫互助,他設置了愛心便民墻,還成立了樓棟基金。疫情期間,在他的帶領下,居民們還參與了消殺、清潔家園行動等。
2018年5月,“每日公益”一直持續至今,每一個上學日的高峰期,社區都會組織志愿者進行交通文明勸導,為孩子們保駕護航。該項目一共吸引了近200名志愿者參與,累計服務次數多達3350人次。
而“每周公益”課程老師都是公益授課,學生免費上課,全程由志愿者自行管理。“每月公益”是在2019年12月開啟,社區聯系愛心理發店和有理發手藝的居民成立每月義剪團,于每月第二周周二在小區店面和社區分別設點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理發。對于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社區還會安排上門服務。“每季度公益”則是社區邀請醫生開辦講座和健康義診,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約到好醫生。
此外,每年,社區會舉辦一次公益眾籌愛心小鋪的義賣和捐贈活動。書法班和美術班的同學們會拿出自己的作品進行義賣,所得款項用于關愛社區老人、困難群眾等。每年,社區還會結合“我們的節日”主題開展系列活動,以及組織大型健步行活動或百家宴,拉進居民之間感情,為左鄰右舍搭建溝通的橋梁。
居民在開心農場用心耕耘(祥美社區供圖)
豐富實踐載體 提升文明凝聚力
為了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接地氣,更有新意,去年,社區文明實踐還打開了“新方式”,特別開辟了“開心農場”。
去年11月4日,在許月嬌和居民蘇劍鋒等人籌劃下,社區居民眾籌租地,分成27小塊,其中3塊作為集體公用地,種上蔥姜蒜,另外24塊由轄區居民自愿認領。沒多久,24塊菜地便認領一空。
“開心農場滿足了城市居民的田園夢,還讓鄰里之間在這里互幫互助,形成和諧友愛的鄰里氛圍。”許月嬌笑道,這不僅是正能量的聚集地,也是科普基地。大家用愛播種,用心耕耘,一期已種植了三十多種蔬菜,二期搭建活動場所,三期還種了蔬菜、花和水果,讓居民閑時有個休閑娛樂好去處,增強鄰里感情。
據介紹,農場的菜會拿出一部分進行義賣,義賣所得捐贈祥美鄰里書屋愛心小鋪,用于關愛老人及殘疾兒童,獎勵優秀志愿者。有些蔬菜還會直接送至困難群眾家中,送去社區大家庭的關愛。
文明是美好,是溫暖,更是力量,祥美社區通過豐富的實踐載體,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一顆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種子”已悄然根植在大家心中,以各種方式融入群眾生活,慢慢地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