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珍在給孩子們上課
文明風6月14日訊 “特教老師”這個詞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陌生的。但就是這樣一群不為人知的老師,長年累月地面對著一群身體或精神有缺陷的孩子,真誠無私地默默奉獻。第七屆泉州市道德模范王桂珍便是一名特教老師。她以培養殘而有為的學生為己任,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書寫著育殘成材的美麗詩篇。
以愛助殘 一番心血化時雨
大學畢業后王桂珍投身特教,長期耕耘在教學一線育殘成材。她每天清晨早起備課,夜晚在辦公室給學習落后的學生們輔導功課。11年間,她連續為8名多重殘疾的聽障兒童手把手、一對一地開展康復訓練。班級的學生在每學期期末的數學統考中成績名列前茅,他們一個個升入初中,成績優異,朝氣蓬勃地向著殘而有為的目標奮進。
11年來,王桂珍把最美的青春,獻給這些聽障孩子。她愛生如子,常常看到她跟學生在比畫著什么,急學生所急,想學生所想。班里一名學生病了,正值她自己的孩子也生病住院,她卻顧不上自己的孩子,而是先把那名學生送到醫院,她愛人感嘆:“咱們自己的孩子還不如你的學生啊!”為讓一名普校轉學情緒問題嚴重的聽障孩子重燃生活的希望,她一個學期與這個孩子談心30多次,用母親般的大愛換來了學生的重生。后來,這名孩子各方面表現優秀,被評為“泉州市優秀少先隊員”。
有一年寒假,班上一名學生的奶奶打電話心急如焚地說孩子不見了,家里沒人自己行動又不便,王桂珍火速趕往這個孩子所在的村莊,挨家挨戶地詢問。那天下著暴雨,她冒雨到處尋找孩子,終于在村里公廁找到因電閃雷鳴不敢回家的孩子,大家都舒了口氣。因為長時間淋雨,她高燒不退,但第二天依然帶病上課,在她心里,學生的功課一天都不能落下。
班里來了一名貧困多重殘疾學生,她從自己微薄的工資里拿出一部分來資助這位學生,并在生活的各個方面給予關懷和幫助,教她如廁、洗臉、刷牙……她無條件地愛她,只因為她是她的學生。
以力護殘 多角色奉獻特教
作為學校小學數學組教研組長,王桂珍引領本組開展100節公開課、開展4項課題研究,研發8冊校本教材,形成論文成果集10萬余字。作為班主任,她指導30多名學生參加省、市級各類比賽獲得優異的成績,所帶的班級多次獲得泉州市“優秀少先隊中隊”稱號。
王桂珍還主持3個市級課題,14篇論文分別在省市級刊物發表,參與編寫全國聾校小數數學教師用書。作為市級骨干教師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指導4位新教師專業迅速成長,指導11名泉州師院和泉州幼高專實習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近年來,她先后獲得省聽障類優質課二等獎、市特殊教育崗位練兵比賽二等獎等10多項榮譽或獎次。
作為一名特校教師,王桂珍不奢求“桃李滿天下”,她喜歡看智障孩子們在陽光下盡情地舒展,仿佛在看生命成長的軌跡;她喜歡聽智障孩子們歡快的笑聲,仿佛在聽生命跳動的樂章;她喜歡感受智障孩子們成功時的喜悅,仿佛體會到生命升華的意義……
起始于辛勞,收獲于平淡。正是這份初心,讓王桂珍多了份坦然和幸福,甘于奉獻。她說:“我愛這群殘疾孩子,我只想讓每一個生命都綻放。”(泉州晚報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陳曉晴 /文 受訪者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