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大講堂,理論宣講“輕騎兵”講述本地的紅色故事;田間地頭,方言土語帶著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街頭巷尾,一間間“慈善愛心屋”踐行著“文明最美、為善最樂”理念……近年來,蕉城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多形式、多平臺推動全民參與志愿服務,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上金貝村理論宣講示范基地。蕉城區委文明辦 供圖
構建格局 高標準建設陣地
近年來,蕉城區緊緊抓住被列為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的有利契機,圍繞“建立三級組織架構、打造七大服務平臺、組建一支實踐隊伍”的“371”工作體系,充分發揮矩陣力量,有效整合盤活資源,統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與黨群服務中心、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共建共融。組建了理論宣講等7大服務平臺,掛牌成立1個區實踐中心、16個鄉鎮(街道)實踐所和316個村(社區)實踐站,打造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文明實踐矩陣,為試點工作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陣地支撐。
一個個實踐所(站)的建立,用“小故事”講述著“大道理”,用“土辦法”傳播出“新思想”,用“金點子”助推了“新發展”,讓“志愿紅”在蕉城大地上涌動。
理論宣講輕騎兵“畬歌畬語”小分隊走進赤溪鎮黃田村開展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暨《習近平在福建》宣講活動。蕉城區委文明辦 供圖
打造品牌 高質量組建隊伍
林方桂是蕉城區一名普通環衛工人,自今年4月9日疫情發生以來,他主動請纓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因高負荷的工作突發腦溢血,倒在了抗疫一線。在蕉城的抗疫志愿隊伍中,還有許多像林方桂這樣的志愿英雄人物,他們選擇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用生命和堅守詮釋了新時代志愿者的奉獻精神。
在蕉城,不僅有疫情防控服務保障志愿隊伍,還有用“方言土語”把新思想講得接地氣的理論宣講輕騎兵隊伍,更有讓霍童古鎮飄起“志愿紅”的特色品牌隊伍……成了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蓬勃開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黨史學習教育期間,蕉城區對學習教育宣講進行積極而有效的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變身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專家學者宣講團走進千家萬戶;“畬歌畬語”小分隊以畬歌傳唱、畬舞表演等方式宣傳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紅色講解員義務承擔教育基地的講解工作……多形式、多項目同步開展,為“傳播新思想、引領新風尚”不斷探索“蕉城路徑”。
蕉城區慈善志愿者在慈善幸福院開展義診活動。蕉城區委文明辦 供圖
自被列為試點縣以來,蕉城區在志愿中國等網站成立427支志愿服務隊,登記注冊志愿者9.16萬人,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3300多場,受益群眾近25萬人次。龐大的志愿隊伍共同推進基層理論宣講、文藝惠民演出、職業技能培訓等主題志愿服務,不斷夯實蕉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基礎。
創新機制 高水平提供服務
“大爺,這箱牛奶給您放桌子上了,要記得喝?!薄澳棠棠?,給您測下血壓?!边B日來,蕉城區慈善總會志愿者前往鄉鎮農村慈善幸福院,為居住在那里的老人送去慰問物資,開展義診、義剪和義演活動等,陪伴老人們在幸福院度過美好時光。
我們村 紅色公益宣傳活動。蕉城區委文明辦 供圖
從創建“情暖農村慈善幸福院”“創城公益聯盟進社區”“調解親·暖民心—社區便民調解”和“我們村”閩東鄉村振興公益宣傳等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到創新東湖社區“五個一”、霍童鎮黨員干部志愿服務“四個上門”,九都鎮“五心一平臺”、金溪社區“近鄰志愿服務”等工作方法,蕉城區不斷總結經驗、創新機制,為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深入開展增色添彩。
為更好地服務群眾,蕉城區還通過開發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網站和微信小程序,搭建“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平臺接單、志愿者服務”的供需模式,推動志愿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一單單特色志愿服務按下了群眾幸福生活“快捷鍵”,搭建了黨群干群“連心橋”,也開辟了蕉城區為民辦實事的新路徑。如今,文明新風浸潤蕉城,一顆顆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花的“種子”播撒寧川大地,已在群眾心中悄然發芽、競相綻放。(蕉城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