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熱門景區游客絡繹不絕前來“打卡”扎堆時,一個個“城市角落”也逐漸被人們發現,以“City walk”(城市行走)為代表的本地“深度游”逐漸走紅,這樣的深度游在端午假期,非常火爆。(6月4日東南網)
近兩年來,為了疫情防控,本地游和近程游大幅升溫。市民覺得家門口的風景只要用心去發現,一樣美美噠。早在去年,福建就建設了以江南古鎮、明清老街、包家花園 、塔川篁嶺賞曬秋、觀瀑布登武夷山、夜游大明湖、品風味小吃等讓市民更好走進福建一年四季的美景中,取得了不錯的效益。不光是市民曬出的朋友圈非常誘人,家門口的“深度游”也更好地帶動了地方旅游消費事業發展。
家門口的“深度游”要深入持久下去,不能少了“溫度”,有溫度才能為拉動內需,促進為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做出新貢獻。
家門口“深度游”同樣要“有質地”。從選景、內容、歷史文化等方面全盤考慮,使其更加豐滿。“福州人游福州”項目,將福州的各大景點進行連線,從福州出發到下面各個區縣,每個景點都通過信息及時告知市民,讓市民抵達景區后,游客漫步于繁花似錦的美景中,感受福州各市、區的踏青野趣,從導游的講解中了解各個景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從朋友圈好友發的出游照,就讓大家覺得不能錯過這些美景。
家門口的“深度游”要在“深度”上要升級。把握游客的真需求,體現行走的溫度。家門口的“深度游”,要更好滿足市民的旅游愿望,不能簡單做加法,要在“深度”上更好升級,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更好推進市民游客觀念轉變,從路線規劃、設計、踩線,到文案呈現、內容制作都要凸顯品質,讓游客感覺家門口的旅游有深度,在自然風光、農文旅等方面也能更好獲得視覺上的享受。
家門口“深度游”有溫度,更要建好導游隊伍。據杭州的一位旅游者反映,杭州的恒廬,雖然是20世紀30年代杭州的一家診所,但是通過導游深入淺出地講解,讓市民好像行走在城市的文化里,仿佛腳下踩到的一粒石子就能見證一段史跡。做強“City walk”,一樣需要專業的導游講解,即使游客都是本地人,在每一條旅游線路所,均要從歷史、地理、人文等各方面,幫助市民感受城市鮮活的生命力。
因此,家門口的“深度游”興起,不僅僅是出行方式、消費方式的改變,而是讓市民體驗旅游打“打call”,更好感知地方文化事業的發展,讓每座城市獨特的歷史記憶、文化遺產等更好火起來,如此家門口“深度游”,更能成為市民與城市文旅的親密互動,成為市民回頭率高的“打call”。(福州文明網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