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曾目睹了這樣一件事情:在曹溪菜市場附近的道路旁,一位大約五六歲的小女孩在沒有家長的陪護下,突然從路旁邊沖出來,恰巧一輛小車正通過,距離小女孩不足5米,幸好小車司機緊急剎車,小女孩只破了一點皮,沒有造成大礙,司機和小女孩也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嚇到了,假如這位司機當時車速快一些或應急措施不當,后果將不堪設想!
時下,在人們越來越重視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法》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的良好態勢下,兒童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步伐仍然滯后。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我國每10位交通事故死亡者中,至少1人是兒童,這一比例已相當驚人。交通意外已成為兒童意外傷害的“第一殺手”。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安全意識、生存意識是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的基礎。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而緩解這一局面的手段,既包括交通秩序的整體提高,也包括兒童監護人的照看約束,但最重要的,還是對兒童自身的安全教育。
借鑒先進城市經驗,取長補短,立足長遠。一些發達城市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兒童交通安全教育體系,一些城市教育主管機構要求學校和幼兒園開展幼兒、學生交通安全教育行動,由學校向學生講授安全思想和避免交通事故傷害的方法。一些學校將交通安全知識與課程結合起來,老師會讓學生畫出一張由家到學校的路線圖、講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等。在先進城市,當孩子學齡前,即開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請加入幼兒交通俱樂部;上小學時,就具備了相當強的安全意識,知曉安全過馬路等常識。一些城市的先進教學模式給予了我們莫大的啟示:把道路交通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引入幼兒課堂,讓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成為兒童必修課。
提高監護人交通安全意識,促進家庭開展兒童交通安全教育。家庭教育是兒童最早的啟蒙教育基地,家長的言傳身教舉足輕重。家長要結合孩子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以自己遵守交通法規的模范行為影響子女,使交通安全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扎根。因此,為了讓子女能夠獲得扎實的安全觀念,作為兒童的監護者,家長應該認真學習交通法規,肩負起表率作用,不僅要隨時提醒兒童注意安全,自己更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在生活中教會孩子過馬路要走人行道、要有家長陪伴在馬路上騎車、乘車時系安全帶等交通安全知識。只有不斷地提高家長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教育意識,才能確保孩子日常的交通行為時刻受到監督,時刻受到教育,并從成年人的行動中懂得如何采取安全預防措施。
齊抓共管,營造社會宣傳陣營。社會要對孩子們的校外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倍加關注。建議有關部門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政府撥款等方式來增建、完善兒童的校外活動環境。要多創作適合各年齡段的孩子們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讀物和文藝作品,為他們安全、快樂、健康的成長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糧。要通過多種媒介定時播出安全出行的宣傳畫面,廣泛深入地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總之,在開展兒童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中,有關部門一定要細心、耐心、創新。校園、家庭、社會共同攜手,營造“交通管理人人有責”的氛圍,為廣大兒童打造一片交通安全的凈土。(上杭文明網 蔡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