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蘇省東臺市企業主張先生受邀參賽。為提升自己企業的知名度,張先生花費數千元用于“優秀企業”網絡投票,雖然獨占鰲頭,卻最終發現這是一個“野雞”投票。接到報警后,江蘇東臺警方深入偵查,發現張先生參加的一個所謂“江蘇省十佳機械公司網絡投票大賽”活動,其實就是一場騙局。警方搗毀該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30余名,涉案金額達300余萬元,受害企業多達上千家。(5月22日《揚子晚報》)
近年來,網絡上各類投票、評選活動名目繁多,存在著多重治理短板和盲區。目前許多網絡投票活動缺乏前置審核和備案相關程序,讓不法分子看到了其中漏洞,進而演變成一種新的網絡騙局。在這起案件中,詐騙團伙通過搭建虛擬平臺,虛構行業投票活動,自制網上投票鏈接,讓眾多企業進入他們的圈套。除了被騙企業,其余參評企業都是網絡搜索周邊同行的名稱隨意填寫,而這些“被參加”投票的企業,對整個活動毫不知情。
事實上,類似“野雞”投票騙局已不是個案。去年8月,陜西華陰市警方破獲一起新型網絡詐騙案,詐騙團伙組織評選活動達7萬多場,涉案資金超過5億元。該案件就揭開了一場自2018年開始、受害企業遍布全國的“野雞”投票騙局的秘密。平臺是假、排名是假、同行也是假,只有詐騙是真。這并非詐騙團伙有多高明,行騙手段多高超,而是被騙企業對“榮譽”看得太重——為了拔得頭籌,往往經不住誘惑,不惜花重金刷票。
值得警惕的是,這類投票評比騙局呈現出多種“馬甲”。以“童星選拔”等噱頭號召家長為自家孩子拉票,一些“飯圈女孩”會遇到為自家“愛豆”打榜的虛假投票鏈接,其作案手法大同小異。騙子就是利用部分人的虛榮心理,通過拉票沖榜實施詐騙。
鏟除“野雞”投票騙局和網絡投票中的刷票亂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完善相關法規制度。明確網絡投票的主管部門,規范事前審批、過程監督、結果審定等程序。特別是行業性、商業性的網絡投票,有必要明確主辦單位為有資質的單位或行業協會,并嚴格審批、從嚴控制,減少網絡投票活動數量,最大程度壓縮刷票的操作空間。
另一方面,要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公安機關和相關職能部門應建立聯動機制,加強對行業性、商業性投票活動的監管,加大對拉票刷票和新型電信網絡詐騙的打擊力度,提升不法分子的違法成本。同時,發動各方力量齊抓共管,包括出租出借的云服務器提供商也應對此類活動的合法性履行監督義務,核驗其有無相關備案、是否經過審批等。
作為企業和個人來說,對此類“野雞”投票騙局也不難識別,只要多留心一下,多查看一下主辦方資質、評選流程、評選規則、相關文件等,就可避免上當受騙。(臺江區委文明辦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