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時代的到來,“涉老項目”日益成為被看好的朝陽產業。這本是一件好事,既能活躍經濟,還能服務老人。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卻將“賺老人的錢”變成“騙老人的錢”。在五花八門的“涉老項目”里,既有真心為老人服務的,也有不懷好意打著養老服務、養老項目、養老產品、以房養老、養老保險、養老幫扶等名義實施的“涉老詐騙”的。
針對老人的精準服務,有一定利潤無可厚非。但是,不能眼睜睜看著“夕陽紅”變成“夕陽灰”。日前,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的意見》要求,中宣部、公安部于5月10日聯合啟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其中特別指出要聯合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開展“老年人防詐宣傳”系列活動,編制《老年人防騙手冊》,組織全國老年反詐知識競賽等,持續掀起宣傳教育熱潮,進一步防止老年人上當被騙。
“涉老詐騙”不僅侵犯老年人的財產權益,還會危及他們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防范“涉老詐騙”,要從個人、家庭、社會三方面群策群力,共同努力。
首先,個人方面需要提升“免疫力”。作為老人,面對花花綠綠、紅紅火火的“涉老項目”,需要保持定力,要有分辨能力,再有錢也不能裝進騙子的口袋里。老人們時時刻刻都需要做到不輕易相信口若懸河的“王婆”,不輕易泄露個人信息,不貪圖便宜,端正保健理念,尤其是面對各類聲稱“延年益壽的保健品”的時候,更需要了解科學保健知識,要多向正規醫院醫生咨詢。
其次,家庭方面需要子女多些溫情。老人之所以被騙,其實還與親情有著深度的聯系。在外子女忙忙碌碌的,以至于無法“常回家看看”。于是,寂寞之下,不法分子有了生存的空間。銷售各種“涉老項目”的騙子,嘴巴就像抹了蜜,一句一句喊著“爸爸”叫著“媽媽”,糖衣炮彈精準打擊在老人渴望親情的心理。因此,兒女需要多陪陪老人,常回家看看老人,就像歌曲里唱的一樣“哪怕只是幫爸爸媽媽洗洗碗”。
再次,社會方面需要依法嚴厲打擊。國家已經出臺政策,有關部門有法可依,重要就在加強監督、監管,成為“三打白骨精的孫悟空”,無論騙子怎么變幻,都能用火眼金睛看出端倪,迎接騙子的必須是降妖伏魔的“金箍棒”。(莆田市委文明辦 郭元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