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18日訊 “在門口公示本月及下月志愿服務活動計劃,有利于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我們的隊伍,也提前讓群眾知曉,提高參與度,讓志愿服務惠及更多群眾……”近日,一場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規范提升培訓交流會在漳州市龍文區藍田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召開。現場開展了觀摩與培訓活動,18個文明實踐所、站主要負責人還圍繞進一步規范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和志愿服務站建設進行交流探討。
觀摩與培訓活動
“我們通過在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打造樣板,幫助大家查缺補漏,為各社區規范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提供方向指引,工作也更有的放矢。”藍田街道有關工作人員介紹,近期,藍田街道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對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集中規范提升工作,要求各社區對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規范化建設要求》《“志愿服務站”規范化建設要求》,著力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上墻落地內容要規范
藍田街道要求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要做好黨史學習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志愿服務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反對浪費 崇尚節約”文明行動宣傳、誠信工作宣傳等公益宣傳廣告的展示,并確保實踐所、站上墻的工作制度、崗位職責等內容“精準、規范、完整”。同時,在“志愿服務站”大門邊外立面的顯著位置懸掛或擺放服務信息公示欄,并做好志愿服務站的“工作制度”“組織機構”“服務項目”“服務時間”“咨詢及投訴電話”“志愿服務活動圖片展示欄”等內容公示,提高群眾對于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及志愿服務站職能的認知度,目前已更換了128版公益廣告。
便民利民服務要落實
藍田街道要求各社區“志愿服務站”在直觀和方便拿取使用的位置提供便民服務用品(如:醫藥箱、 老花鏡、雨傘、手機充電器、工具箱、針線包、免費飲水機等),并提供指引、詢問、失物招領及臨時休息區等 便民服務及其他能夠正常提供的便民利民服務。同時,志愿服務站要設立值班制度,當天輪值的工作人員或招募的志愿者要統一穿著志愿服務紅馬甲或佩戴綬帶在志愿服務站值班,將志愿服務落到實處,18個實踐所、站的196名志愿者均輪流在崗在位。
規范流程細節勿忽視
聚焦便民利民,藍田街道要求各社區完善“理論宣講、市民教育、文化活動、科普宣傳、體育健身”等功能區規劃建設,同時提供相應的活動設備設施,常態化向群眾開放,并做好功能區分布圖,將對應的用室牌子要上墻,讓群眾一目了然。為方便群眾查找,在進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及志愿服務站的主要路口處設置導引指示牌。此外,為滿足聽力和視力障礙人士等特殊人群的個性化服務,街道要求志愿服務站設立對聽力和視力障礙群體的服務項目,備有36副老花鏡、54個助聽器和20本“聽力障礙交流本”,并做好群眾的需求記錄。
下階段,藍田街道將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這一載體,聚焦群眾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讓群眾從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文明實踐活動中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福建日報漳州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