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物界“頂流”——三星堆文物來福建博物院特展的消息持續“霸屏”,“長江流域的青銅文明盛宴(118件珍貴文物)”在這個涼爽多雨的初夏掀起了一股預熱。今年5月18日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確定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記者從省文物局了解到,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福建主會場設在福建博物院。福州市博物館將發布以“云上見福”為主題的榕博數字產品“云端大禮包”。(5月17日東南網)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由于疫情的影響,線下的博物館不能滿足大眾對于博物館的探求,福建各地在世界博物館日到來之際,通過“云上見福”,給大眾送上“云端大禮包”,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將福建的歷史文化、文明傳承充分展示,成為“頂流”就不是偶然了。
“云上見福”增加了群眾與博物館相遇的機會。眾所周知,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群眾走進博物館的路徑寬了許多,5月18日福建舉行主會場啟動儀式暨“福”文化微視頻宣傳開播,同時連線武夷山市等各地分會場進行現場直播,讓《福建省博物館概覽》《八閩物語——福建省博物館館藏文物精品圖錄》通過“云”及時來到大家身邊,“共飲一江水——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且聞鳥鳴 靜待花開——福建博物院館藏花鳥畫作品展”文創活動等配套的社教活動、學術講座、鑒寶活動也因為“云”更好見到了“福”,見到了更多福建歷史文化和時代發展的美好。
“云上見福”有助群眾增強文化自信,增長精神滋養。博物館中有很多革命文物,讓這些文物成為連接黨心民心的橋,成為滋養群眾奮斗精神的鼓點,“云上博物館”展示,也能起到相應的效果。漳州市博物館“云上”展示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將聯合舉辦“紅色回響”,見證了八閩大地在最艱苦的歲月中,黨組織如何星星之火燎原山鄉,群眾如何堅定不移跟黨走。還有中央蘇區(閩西)歷史博物館閩西英豪抗美援朝文物精品品鑒會,更是見證了中華民族在維護世界和平中做出的努力,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正義和擔當。這樣的紅色博物館展,多讓群眾“云上見福”,更能激發群眾吃水不忘挖井人,堅定不移跟黨走。
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在實行錯時延時開放的情況下,推出博物館“云上見”,通過加強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平臺建設,方便群眾獲取展覽活動資源信息。這樣才能讓大家更好見證“民俗里的福文化”,以及更多“喜迎二十大”為主題的紅色文物展,更好實現福建145家博物館資源共享,實現全面見“福”。(倉山區委文明辦 蒼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