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18日訊 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對于這一新方案,不少“70后”“80后”網友直呼:多年前的勞動課,如今又回來了。記者了解到,事實上,勞動教育一直都未被淡忘,泉州許多中小學每周都有安排課時,勞動教育也正以新形式火熱開展,生動精彩。
泉州市實驗小學
手工室烹飪室 等你來挑戰
近年來,泉州市實驗小學積極探索“3+X”模式,探索學校實踐育人特色。“3+X”模式即三融合(學科融合、社團融合、主題融合)、三平臺(勞動體驗平臺、研學實踐平臺、志愿服務平臺)、三位一體(家長、社會、學校協同育人機制);“X”即陽光之星、獎勵超市、素質教育袋等多元評價項目。去年,該勞動教育案例入選福建省中小學勞動教育典型案例。
該校配備有種植園、手工室、烹飪室等專用陣地,開設校本勞動課、學科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開展全校衛生輪值、開設勞動社團、設立家庭勞動周等,全校師生人人參與衛生保潔。結合節日、校園文化建設、寒暑假、班隊活動、比賽、校外實踐基地等豐富學生勞動技能體驗。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
五大非遺課程 體驗勞動之美
刻紙、花燈、金蒼繡、珠繡、木偶制作……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的勞動教育不止有自我服務型,還將傳統文化元素貫穿在勞動課程中,賦予勞動教育新的內涵。
老師傳授金蒼繡技法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結合勞動教育新時代發展需求及學校實際,系統設計“1+3+n”非遺勞動課程,即以泉州市非遺項目為基礎,開發“1”載體(少年宮),“3”個活動領域(學校、社會、家庭),“n”門非遺課程。該項目于2021年入選“福建省第三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特色項目”。
豐澤區泉秀實驗小學
種植中草藥 傳承中醫藥文化
養護中草藥、制作香囊、制作標本……在豐澤區泉秀實驗小學,操場周邊和教學樓后面的空地是“百草園”種植基地,2-5樓的走廊設計為“百草長廊”,學校將這些地方按區域劃分,成為同學們的勞動實踐基地,讓每個班級都有了勞動體驗的空間。
近幾年來,該校逐步建立起以“傳承中醫藥文化為主題”,以“自我勞動、家庭勞動和社區義務勞動為途徑”的新時代勞動教育模式。學校還編制了校本課程——《百草有約》,設立了遠志獎、靈香獎等,并設立學分制,形成“百草千花”評價體系,將勞動教育納入評價范疇。
泉州市第三實驗小學
“生活小達人”比賽 提高勞動熱情
為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和生活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泉州市第三實驗小學每年都會在每個年段舉行內容豐富的“生活小達人”比賽,PK生活技能。
釘紐扣比賽
記者了解到,該比賽自2018年秋季開始。每年段的比賽內容各不相同,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門設計。例如一年級比拼掃地;二年級比賽疊衣服、洗碗;三年級比拼擇菜;四年級比拼釘紐扣;五年級比拼維修家用物品;六年級比拼廚藝。通過比賽,不僅激發了小學生們的勞動熱情,更讓他們學會了各種各樣的生活技能。
泉州一中
栽種與文創融合 勞動教育新意濃
校園農田中進行果蔬花卉的栽種、照料;采摘原材料進行文創產品加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設計;利用3D打印進行制作……在泉州一中,利用學科知識、通過勞動實踐,將校園文化在不同的勞動產品或成果中構建再造的勞動教育,大受學生歡迎。
學校開辟有“開心菜園”“開心果園”等勞動實踐場所,花卉、果蔬等勞動產品成為文創產品的原材料。種植、養護、采摘到文創產品的創作,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并行,融合德、智、體、美、勞五育,具有極高的綜合育人功能。該校《基于“校園文化創意”的綜合勞動實踐教育》項目,2021年入選“福建省第三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特色項目”。
泉州五中
組建農耕俱樂部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們種植蔬菜
植物組培、棚類蔬菜、傳統農耕、動物飼養……泉州五中于2020年12月成立校園農耕實踐基地,以農耕基地為發力點,依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和興趣愛好,聘請學科教師和農業指導員進行課程教學和實踐指導,在校園中組建農耕俱樂部,開設農耕種植體驗課,組織學生開展農耕種植活動。俱樂部以“耕讀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為全校學生傳授農耕相關知識,提供農耕實踐的機會。
該校勞動教育實踐項目《精耕校園農耕基地,踐行五育融合育人》于2021年入選“福建省第三批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特色項目”。(東南早報記者 龔翠玲(學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