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完全獨立出來,并發布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版”)。今秋開學起,勞動課將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5月10日中國文明網)
“標準版”的勞動課程內容共設置十個任務群,其中有日常生活勞動,包括清潔與衛生、整理與收納、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四個任務群。生產勞動,包括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工業生產勞動、新技術體驗與應用四個任務群。服務性勞動,包括現代服務業勞動、公益勞動與志愿服務兩個任務群。
方案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家長群里“炸鍋”,支持者有之,點贊有之,更有人表示想生二娃了,有娃會做飯,就不用點外賣了。很多90后表示羨慕,自己很多勞動都沒有機會做,如今的孩子在勞動中能一展身手;反對者也不在少數,他們覺得,勞動不能搞一刀切,否則家長老師壓力大。
從日常生活勞動,到生產勞動,社會公益性勞動,循序漸進,規定詳盡具體。《標準版》對于增強學生的勞動教學做了科學的規劃。勞動不再是邊角料,不再是可有可無的學習配角。下學期,勞動要認真學習,更要進行考核,為學生在什么時間段增強什么勞動體能進行了科學指導,讓勞動教育有了更細化的教育目標。
規劃出臺了,接下來是勞動課如何操作的問題,要讓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結出碩果,讓孩子更好明白勞動的意義,教好勞動課是至關重要的工作。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相當一部分老師,涉及方案中的勞動項目也未必精通,因此,要讓勞動課更好成為學生勞動成長的科目,配備勞動課老師,也不能有半點馬虎。
給學生配齊勞動課老師學校要認真選拔,勞動課老師不能隨意配置,得有勞動特長的教師帶勞動課。學生都有向師性,無論是勞動課老師,還是其他老師,在學生面前,都要成為勞動的榜樣,辦公桌整理,教室衛生管理,這些細枝末節都關系到孩子勞動觀念的養成,只有老師言行一致,為人師表,積極引導,學生才會在勞動教育中收獲成長。
勞動教育要結出碩果,家庭教育要同步推進。兩個家庭,6個家長寵一個娃,孩子鮮有鍛煉的機會,這樣的觀念不改進,對于孩子勞動品質的形成,也會形成相當大的阻力,家里要成為勞動實踐的第二課堂,家長要為孩子積極創設勞動的機會,孩子的勞動種子才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勞動課獨立,需多方鼎力才有支撐。除了學校配齊老師,家庭支持孩子勞動,全社會還要不斷建構尊重勞動的良好氛圍,只有讓孩子認識到勞動最光榮,會勞動,強勞動,愛勞動,才會成為每一個孩子的勞動自覺。(倉山區委文明辦 朱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