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296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3.0%。十多億用戶接入互聯網,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這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全新領域,面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能尋求的既有機遇也有新挑戰。
事物發展總是兩方面的,當前網絡發展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消極的一面,它的利弊需要仔細審視。優秀健康的網絡文明環境能促進民眾身心健康,傳播好的風氣和陶冶人心,對社會亦有積極促進向上的正能量。但是也因網絡匿名的特殊性,很多人把網絡當做不法之地,通過文字、語言、視頻對他人進行傷害與污蔑,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勢在必行。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規,強化信息審查。網絡文明需要一套權威性的法律來規范網民行為,為網絡違法行為的處罰與規避提供法律保障,引導網民在從事互聯網行為時遵守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相關部門應該嚴格管理互聯網活動,有效過濾虛假消息,在確保網民言論自由的同時,避免因不實信息操控輿論風波的可能。
其次要加強輿論引導,傳遞網絡正能量。網絡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緊緊把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旋律,不斷加強網上正能量宣傳,著力于建設網絡文化陣地,打造網絡文化品牌,通過開展各類形式的文明活動,不斷提升網絡文化建設水平。進一步加強對網民的培育和引導,提升全民網絡素養,擴大網上正面聲音,積極發揮榜樣引領示范作用,引導廣大人民用實際行動踐行網絡文明風尚,傳遞網絡正能量,讓網絡空間日益清朗。
最后要增強自律能力,提升網絡素養。營造文明的網絡環境需要我們加強理論武裝,全體網民要牢牢樹立“主人翁意識”,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依法守德,恪守底線,自覺遵守網絡秩序,規范網上行為,自覺抵制有損網絡文明、有悖網絡道德、損害文明和諧的事,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上網方式。
進入新時代,國家越來越重視網絡文明建設,網絡風氣得到整頓,網上正能量的宣傳也卓有成效,但網絡建設仍離不開你我的共同參與,積極踐行網絡文明應當成為每一個網民必須和自覺的行為。(莆田市委文明辦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