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溪鄉
文明風5月10日訊 日溪鄉地處福州市晉安區最北端,東鄰連江縣小滄畬族鄉,西連閩侯縣大湖鄉,北接羅源縣霍口畬族鄉,南經壽山鄉至新店鎮。鄉政府所在地日溪村距福州市區41公里,是晉安區最偏遠的鄉鎮,下轄12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總人口7582人,其中畬族人口2132人,約占全鄉總人口的30%。日溪鄉是革命基點鄉,有8個革命基點村,其中鐵坑村曾是五個中心縣委所在地,建有革命紀念館和紀念碑。
日溪鄉擁有四大自然資源優勢:土地資源豐富。全鄉有8150畝耕地、16萬畝林地和4萬畝竹林,森林覆蓋率達到92.8%;礦產資源獨特。礦山分布較廣,有5個村分布著品種繁多的礦產資源,產有山秀園石、汶洋石、松柏嶺石、黨洋二號礦等名貴品種;水力資源充沛。全鄉境內溪流眾多,桃源溪等30條小河流匯入6.5平方公里的山仔水庫,現作為福州二水源為市區提供用水;旅游資源多樣。現有皇帝洞大峽谷、桃源溪漂流、臥龍谷滑草場等景區景點,以及待開發的汶洋龍潭景區、南峰片畬族村、東坪蝙蝠洞、黃巢寨等景觀資源。
近年來日溪鄉先后獲評“國家級生態鄉鎮”“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福建省環境優美鄉鎮”、福州市“文明村鎮”。
日溪鄉黨委、政府以鄉風文明建設為抓手,強引領重實踐,謀劃部署,撬動“文明杠桿”,助力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
黨建引領“方向盤”:引導黨員干部在鄉風文明建設上帶好頭
黨建引領“方向盤”
構建鄉風文明建設組織基礎,以黨建為抓手,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按照黨建引領、多方參與、整合資源、群眾自我管理工作思路,積極探索建立“黨建+村管事”鄉村治理模式,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文明實踐活動,引導黨員干部在鄉風文明建設上帶好頭,弘揚時代新風,發揮典型引領作用,以點帶面推進鄉村振興。
人才點燃“新引擎”:施秀宏在培養孩子們的興趣
人才點燃“新引擎”
通過落實“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政策以及“鄉賢+鄉村建設”模式,并通過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和諧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將鄉村振興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優秀干部、農村實用人才、優秀帶頭人等德才兼備的先進典型評選出來,由新鄉賢組建鄉風引領隊伍,發揮自身優勢,為助推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施秀宏,身為一名處在基層的“一懂兩愛”村務工作者,他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將自己的種植的實踐經驗無償傳授給更多的農戶們,竭盡所能地幫助村民,指引群眾多元化種植品,開展多樣化經營模式,帶領大家增收致富,更好地扎根山區,為鄉村振興建設貢獻力量。
文化打造“加油站”:畬族方言宣講隊
文化打造“加油站”
民風淳、文化興,正是日溪鄉鄉風文明建設的生動寫照,讓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間。日溪鄉依托畬家百年藍府,成立的畬族方言宣講隊圍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家風家訓、孝老敬老愛老養老等主題,傳播好家風好家訓,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向縱深發展;依托鐵坑革命歷史紀念館等場所,廣泛發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鄉村致富能手等骨干參與理論宣講、文明宣講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用老百姓聽得懂、易接受的方式,開展弘揚紅色文化、黨史學習教育、倡導移風易俗等主題宣講活動,及時宣傳黨的好政策,傳播好聲音;整合文化陣地資源,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惠民活動,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
美麗繪就“新車身”:畬族生態公園
美麗繪就“新車身”
日溪鄉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鄉村“顏值氣質”。提出“村里村外,不見垃圾;房前屋后,見縫插綠;廁所污水,一并治理;清潔家園,人人出力”的總體要求,從治臟、治差入手,進行垃圾污水治理和農村衛生廁所改造;加強公共設施建設,完成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生活飲用水管道改造,建設休閑廣場和公園。鄉村基礎設施全面提升。
產業助推“加速器”:皇帝洞創建4A級景區
產業助推“加速器”
文明鄉風帶動產業興旺,日溪鄉因地制宜,按照區域化旅游型、實體產業型等方向,走科學有效、集體增收、村民致富的產業發展之路。
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打造精品工程。推動皇帝洞景區創建4A級旅游景區、省級森林康養基地,打響日溪休閑旅游品牌。以“蓮·農”為主題,優化汶洋村60畝觀賞型荷花園,打造沿溪棧道、溪道疊水,全方位提升旅游品質。推動東坪村峰秀生態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核心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兩大板塊,在核心區規劃建設小鎮商業街、產品展示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水果驛站等功能區;在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建設盆景蔬菜市場、植物工廠、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區等功能區,打造集特色農業、旅游度假、休閑娛樂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加速鄉村振興,帶動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晉安區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