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5月9日訊 她是孤殘兒童的好媽媽,用陽光般的母愛溫暖孩子們的心扉;她是“街友”(流浪人員)眼中的好朋友,始終將他們的冷暖記掛在心上。南安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李惠瓊日前獲評第七屆泉州市道德模范(敬業奉獻)。
孤殘兒童的好媽媽
在南安市社會福利中心25個孩子的眼中,李惠瓊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剛接手社會福利中心工作時,李惠瓊就迸發出滿腔的激情,忘我地投入到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隨著社會福利中心接收的孤殘兒童不斷增多,她經常放棄節假日,放棄陪伴家人,選擇與孩子們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有的被遺棄的孤殘兒童剛送來時還沒滿月,李惠瓊與保育員們細心呵護。這些兒童身上大多患有疾病或殘疾,時常會出現危急情況,每當出現險情,哪怕是三更半夜,她都會立即趕到,將孩子們送到醫院救治。
為了更好地照顧多名腦癱兒,李惠瓊到醫院學習康復課程,擬定康復訓練流程,手把手為每位患兒做康復訓練。在其不懈努力下,社會福利中心已有十幾名殘疾孩子從躺到坐、從坐到站,有的甚至能夠借助支架行走,背上書包去上學。對于行動不便的孩子,她還會和同事輪流將他們背進教室。
“25個孩子,除了不會說話的,每個人都喊她媽媽?!备@行牡纳畎⒁陶f,李惠瓊把每個孩子都放在心上,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們與她的感情很深。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李惠瓊堅守崗位,認真落實各項防護措施,保障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為了能讓孩子們正常學習,她及時整理出三間房間作為教室,保障孩子們的日常課業學習,并適時帶著孩子們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她還自學理發技術,為孩子們理發。
流浪“街友”的好朋友
李惠瓊還有一個身份,擔任南安市救助管理站站長。
從酷暑到寒冬,從車站到工地,從繁華街道到人跡罕至的橋洞,李惠瓊的身影常常出現,和工作人員一起搜救流浪人員。她還經常策劃和組織社工、志愿者,開展“夏日送清涼”“暖冬行動”“接流浪孩子回家”等專項活動。
長期在南安乞討的江西人老巫,怎么也忘不了李惠瓊對他的關心。冬天,李惠瓊給老巫送來御寒衣服、被褥,夏天送來食物、飲料、礦泉水、藿香正氣水等。遇到惡劣天氣,她和工作人員還會特地跑到老巫經常蹲點的地方,勸他暫時進站躲避。有幾名流浪人員不愿進站,李惠瓊將他們的信息記掛在心頭,經常噓寒問暖,成為這些人值得信賴的好朋友。
李惠瓊主動創新工作機制,運用“互聯網+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救助尋親機制,通過“尋人+微信+新聞媒體”等方式發布救助對象信息,在信息存在模糊、疑似的情況下,還通過實地走訪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去年6月,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南安、大田、沙縣三地救助管理站聯合幫助兩名離鄉四五十年的高齡老人回到家鄉。
李惠瓊用執著與忠誠、熱血與青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凡的業績,先后被評為“三八紅旗手”“優秀共產黨員”“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泉州晚報記者廖培煌 通訊員 陳曉晴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