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4月29日訊 他追隨著父親的步伐,成為一名高山氣象人,常年在海拔1653.5米的德化九仙山上,觀測著風云變幻。日前獲評第七屆泉州市道德模范(敬業奉獻類)的賴輝煌,堅守在氣象工作的最前沿,從事高山地面觀測已有26年。
賴輝煌在工作中 (受訪者供圖)
追隨父親步伐
成為高山“風云哨兵”
九仙山氣象站建于1955年,是我省唯一的高山氣象站,它的主要任務就是每天24小時采集、記錄、處理和發送氣象情報。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九仙山氣象站是國內重要氣象指標站之一。
今年48歲的賴輝煌,是德化九仙山氣象站地面氣象觀測工程師。他能成為一名高山氣象人,更多是緣于父親的言傳身教?!霸呱?、艱苦奮斗、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是賴初潘、賴輝煌這對父子的共同信念。
小時候,賴輝煌常跟著父親到九仙山氣象站,老一輩高山氣象人在艱苦環境中默默奉獻的精神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96年,他舍去城市好的工作環境,毅然沿著父輩走過的腳印,當上高山“風云哨兵”,一干就是26年。
雷鳴電閃中
觀測記錄氣象數據
賴輝煌從小生活在農村,見識過狂風、暴雨、山洪給群眾帶來的生命威脅和經濟損失。到了氣象崗位,他立志要做好本職工作,為人民服務。他認真學習業務知識,熟悉掌握各項業務知識和設備操作方法,很快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
氣象觀測業務時間性極強,而高山風大,春夏常有雷電天氣發生,賴輝煌記不清楚自己有多少次在雷鳴電閃中及時準確觀測記錄氣象數據,甚至有多次處于生死邊緣。因工作從無失誤、業績突出,他多次獲得省氣象部門優秀測報員、全市業務質量評比優勝個人、重大氣象服務先進個人和年度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高山氣象條件惡劣,雷電也極具破壞性,測報室、機房的計算機設備經常因此損壞。他擠時間自學設計知識和防雷知識,指揮完成測報室、機房防雷改造,自此機房設備極少因雷電受損。
研發新技術
多次爬上風塔試驗
2020年12月25日《中國氣象報》頭版顯著位置刊發了一篇文章:22個省份237個臺站風傳器不再“受凍”。這是賴輝煌借助開發新技術破解了風傳感器凍結覆冰難題取得的成果。
九仙山冬季厚重的雨霧凇會使測風儀停擺,造成風數據缺失,有時會持續好多天,這是氣象科學的損失。對此賴輝煌心急如焚,他買零件、制作器件,在冬季一次次爬上風塔試驗,每次總是“一頭雪霜,四肢凍麻”。通過多次實驗調試,終于獲得成功。這一成果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實用新型專利證書”、榮獲2020年福建省百萬職工“五小”創新大賽二等獎,并被學習強國、新華網等10多家中央級、省級媒體報道。
他還積極投身氣象科技研究,解決氣象實際問題,先后主持或參與《防止EL型風向風速傳感器凍結》《ISOS觀測數據綜合評測系統》《50年來九仙山的氣溫變化特征分析》等課題研究,發表《氣象臺站小時數據要素監控設計與實現》《基于GIS的網格化雷電易發區評價模型研究》等論文。(泉州晚報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陳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