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4月27日訊 沉浸式體驗聆聽清廉故事,閩南話講述孝廉主題國學經典……近日,一批剛入職的基層黨員干部來到位于新民街道的明代監察御史林一柱廉政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通過親身體驗廉潔文化,接受文化熏陶,可以幫助新進干部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
從傳統優秀文化中汲取智慧營養,以高尚道德砥礪品格。近兩年來,同安區把加強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充分發揮廉潔文化的教育、引導、激勵、浸潤和約束功能,推動建設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清廉生態,培育全社會清正廉潔價值理念。
講好廉潔故事 潤物細無聲
從去年9月開始,以北宋著名宰相蘇頌清廉事跡為藍本的人物連環畫在網上傳播。
這個由同安區紀委監委、區社科聯和蘆山堂蘇頌研究會聯合制作的“博學愛民·清白傳家——蘇頌”連環畫冊系列連載,一經官微“銀城清風”推出就受到網友的熱捧,細膩的筆觸、生動的故事再加上同安本土文化元素十足,讓不少人倍感親切。
同安,有著寶貴的革命文化資源、悠久的傳統文化歷史積淀,當中蘊含的豐富廉潔元素,厚植了清正廉潔的文化根基。
在新民街道溪林村走馬人里,重新規劃修繕的林一柱紀念館生動再現了明朝“十三府巡按”林一柱孝廉故事,其勤學篤行、清風颯然、剛正不阿的孝廉精髓被人們廣為傳頌。位于大同街道東山社區的清風園,是以清風、清流、清廉為主題的廉潔文化主題城市公園,匯聚陳嘉庚、孔繁森、焦裕祿、谷文昌、王瑛等清廉人物雕像,園內還多元化重現了蘇頌、陳化成、海瑞等廉政勤政事跡場景,成為群眾接受清廉文化熏陶的好去處。
不僅如此,近年來,同安區清廉主題活動不斷,當地以家風家訓家規故事作品征集、展演、宣講、書法展等方式,大力弘揚以廉立身、以孝治家等優秀傳統文化;編撰同安歷代名人勤政廉政事跡,組織民俗專家深入鎮(街)宣講同安先賢勤政廉政事跡;攝制蘇頌、林一柱、陳化成等歷史人物勤廉孝悌故事系列微視頻,借助網絡平臺,廣泛倡廉潔、揚家風、傳家教……
依托深厚廉潔文化資源,同安一方面建好有形有效陣地,另一方面不斷創新傳播方式,將廉潔清風的基因潤物細無聲地向廣大干部群眾傳播。
宣傳進社區
干部當“頭雁”
“社區是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基層干部的作風關系到服務質量,更是要警鐘長鳴,不要一時失足,悔恨終生。”去年底,一場贈書儀式在同安區蕓溪社區舉行,區紀檢監察干部將原創警示案例手冊《最后一公里》和孝廉人物連環畫冊《清廉蘇頌》贈予社區。
強化警示震懾,是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同安區紀委監委堅持以案說德、以案說紀、以案說法、以案說責,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秉公用權、清廉從政的價值理念。
前不久,在區鎮人大代表、村級組織換屆關鍵節點,全區各鎮(街)紀(工)委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靠前把好“廉潔關”,加大“線上+線下”紀律宣傳力度,持續開展任前廉考工作,筑牢基層領導班子“廉潔底色”,帶頭做到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形成“頭雁效應”。此外,區紀委監委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參觀市廉政教育基地,以鮮活案例、勤廉典范促使黨員干部提升思想水平和道德修養,樹立正確權力觀、利益觀、交友觀、家庭觀,打好紀律教育“預防針”。
如今,不僅僅局限于干部隊伍,廉潔文化的種子,正逐漸播撒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融入銀城清風建設的各環節,全區各地積極推動廉潔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村(居)、進家庭,廉潔文化受眾的覆蓋面日益廣泛。日前,區紀委監委發動基層黨(工)委開展 “一位孝廉典型”“一個教育陣地”“一批文藝作品”等廉潔文化建設“五個一”活動,進一步挖掘和運用本地廉潔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廉潔文化教育引導激勵浸潤作用,推動我同安區廉潔文化建設走實走深,促進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會清朗的氛圍不斷充盈。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任務。”同安區紀委監委將持續推動廉潔文化陣地建設和教育實效,不斷彰顯清廉之美、放大清廉之效。(同安區委文明辦供稿 張珺 楊怡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