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4月27日訊 近年來,武平縣立足預防和保護的職能定位,創造性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率先從“一個聯盟、兩支隊伍、三項機制”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1+2+3”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新方法,取得明顯成效。
武平縣未成年人綜合保護聯盟啟動儀式
一、堅持“一個聯盟”引領,建立未成年人綜合保護新體系。在全市率先成立由檢察院、公安局、法院、教育局、民政局等14個部門組成的未成年人綜合保護聯盟,在檢察院設專門辦公地點和“12309”保護熱線,并定期召開未成年人綜合保護聯盟聯席會議,針對調研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制定項目化推進清單,明確階段性目標、牽頭部門、責任部門等內容,形成未成年人綜合保護合力。出臺《武平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八項機制》,確立教職工入職審查、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等八項機制,對全縣75所中小學、15家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開展校園安全、侵害預防等24項內容專項督導,確保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落細落實。目前,共開展入職查詢825人次,其中發現問題人員13人。
二、增強“兩支隊伍”合力,織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安全網。一是“春蕾安全員”隊伍。啟動全市首個“春蕾關愛計劃”,由檢察官、 基層婦聯干部、社區工作者、小幼教師等 117人組建“春蕾安全員”隊伍,主動為留守、困境兒童提供司法、教育、醫療、臨時安置、監護權確認等全方位保護,構建形成家庭盡責、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春蕾兒童保障格局。目前,該隊伍進行常規走訪 152 次,建檔觀護118人。二是“向日葵”宣講團。由縣青年干警暨縣法學會會員 14人組成“向日葵”宣講團,根據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身心特點定制防拐騙、防性侵等安全自護及校園易發犯罪等20 個普法菜單,采取“線上+線下”普法模式相結合,深入全縣 54所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法治巡講60余場次,受教育人數近2萬人,實現了法治宣講全覆蓋。
三、健全“三項機制”保障,筑牢未成年人司法保護防護墻。一是建立常態化預防普法機制。建立5個未成年人(青少年)法治宣傳陣地,開展“法訓合一”線下移動課堂活動,制作未成年人法治微電影、專題宣傳片等宣傳材料,開展 60余場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搭建檢校合作平合,與9所學校共同創建“法治教育示范校”,促進校園普法工作常態化。開展線上“法治進校園”,推出6期原創青少年戰“疫”法治系列節目《明明來了》,向全縣4萬余名中小學生及家長集中推送,累計觀看量突破 10萬。
二是建立一站式辦案救助機制。縣檢察院、公安局、法院、衛健局等部門聯合在縣婦幼保健院建立末成年人司法保護“向日葵”工作站,對遭受性侵害、家庭暴力的未成年被害人提供“一次性調查詢問”、人身檢查、醫療救治、心理疏導及司法救助等“一站式”司法保護,推進未成年人雙向、綜合、全面司法保護。目前,共在“向日葵”一站式工作站辦理案件6起,為10名未成年人被害人提供心理疏導。
三是建立社會化觀護幫教機制。打造以檢察機關為龍頭,以社工、企業、學校、社區幫教基地為平臺的“一龍頭四平臺多聯動”幫教模式,先后在梁野社區、喜浪米業、石燎閣蜂業有限公司、梁野社工服務中心、職業中專共建青少年觀護基地,通過開展職業測評與規劃、就業技能培訓、組織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形式,多方聯動合作開展社會化、個性化幫教,幫助15名涉罪未成年人回歸正常生活軌道。(武平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