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海紅星”輕騎兵志愿服隊開展《李寄斬蛇》傳承金校園暨新春少兒曲藝展演
文明風4月27日訊 將樂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精心打造“綠海紅星”文藝輕騎兵志愿服務項目,將理論與文藝節目深度融合,依托慰問演出、文藝輔導等形式開展文明實踐,根據不同受眾的特點,按照群眾需要什么就送什么,不斷挖掘鄉土素材+創作,理論轉化文藝“輕食”,用接地氣的方式將傳播科學理論、宣傳黨的政策、弘揚主流價值觀、培育文明習慣,及時、生動、形象、高效的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烹調藝術“大餐”。立足基層、面向群眾充分利用“半臺戲”公共文化服務配送和“文化名師工作室”等機制,每年持續推進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文化進萬家”等活動,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等50余場(次),參與群眾3萬余人(次),以群眾喜聞樂道的藝術形式,將文藝節目搬進農村,送進農戶,宣傳展現我縣城鄉發展的可喜變化以及人民群眾積極、向上、陽光的精神風貌。
調制文藝“輕食”。融入將樂本地的民俗文化,通過整理編排紅色故事和紅色歌曲,排演舞蹈、詩歌朗誦、戲曲、獨唱、合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文化藝術作品,打造獨具地方特色、充滿鄉音鄉情的文藝演出,把“宣理論”與“話民俗”相結合,官方的“普通話”變成老百姓的“客家話”,將營養豐富的理論轉換為易于吸收的“輕食”,打通理論和實踐“最后一米”。
“綠海紅星”輕騎兵志愿服務隊開展學新歌《三唱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活動
培育專業“廚司”。常年邀請文藝能人、民俗文化傳承人、食鬧音樂人等志愿者擔任指導老師,常態開展培訓,內容融合音樂、舞蹈、器樂、曲藝等多種元素,每年組織實施專業培訓近50余期,受訓人員達2000人次,為文化志愿者搭建學習的平臺,全方位提升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的素質。(將樂縣委文明辦供稿 楊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