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東城區,老百姓看病就醫也能“刷信用”了。日前,東城區和平里醫院、普仁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同時上線信用醫療,率先在首都核心區實現覆蓋區級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所屬站點的三級信用就醫服務,基本滿足全區居民就近信用就醫。(4月22日《新京報》)
一直以來,患者看病就醫都是先掛號付費后再找醫生看病拿藥。難怪有人說,“看一次小病如同跑一場馬拉松時間”,掛號、排隊、看病、檢查、取藥諸多環節讓患者疲憊不堪。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信用更是人生的重要資本,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特別是隨著數字化、全球化的發展,信用包含的內容、使用的范疇已經大幅擴大,影響力也與日俱增。這不,近年來,不少地方相繼推出“信用就醫”新模式。如在北京,通過數據共享,實現信用核驗后,市民只需將醫保卡插進掛號機內,在頁面上選擇“信用支付”,點擊取號,打出來的號單上就會顯示“信用醫療”四個字。隨后就可以前往相應的科室就診,診療期間醫生開具的檢查單、化驗單不必再像過去一樣來回跑路排隊繳費,只需在就診結束后到掛號機上再插卡做一次醫保賬單分解即可離院。就醫賬單的自付部分會通過公眾號推送給個人,患者在48小時內線上支付所有醫療費用即可。
毫無疑問“信用醫療”模式,等于為誠信者開辟就醫綠色通道,免除了掛號、檢查、檢驗、取藥等多環節的排隊繳費,解決了傳統就醫模式下門診患者掛號時間長、交費時間長等痛點,全程下來預計可節省患者約60%就診時間,極大地方便了群眾,還能減少患者在醫院的聚集。
“市有信則立,市無信則廢”。為讓信用醫療模式更加科學持久,職能部門也強化了日常監管,若信用就醫者逾期未及時繳費,由保險公司先行向醫院進行賠償,再提醒市民繳費。否則,系統會將用戶在醫療場景下的守信、失信記錄上報至全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到時信用就醫平臺會結合信用就醫用戶既往的履約情況,每季度對信用就醫用戶進行動態信用評估后,決定取舍或信用等級。讓人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信用的好處,從而能夠更自覺地呵護自己的信用狀況,在更大程度上減少失信行為的發生。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人類社會發展的越文明,誠信就越被人們所看重。近些年來,我國不僅大力倡導社會誠信建設,而且通過構建越來越嚴格的誠信評價和懲戒機制,讓很多失信者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沉重代價,警醒人們更加注重自身的信用。相信,隨著“信用醫療”模式在各地推廣施行,誠信建設體系將進入更加法治化、規范化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不斷推動我國信用體系有序、持續、高質量發展,繼而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并促進每位社會成員自覺在生產生活中做一名守信的人,實現一舉雙贏。(安溪文明網 劉純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