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民閱讀大會23日在京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fā)來賀信,表示熱烈的祝賀。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yǎng)道德的重要途徑,可以讓人得到思想啟發(fā),樹立崇高理想,涵養(yǎng)浩然之氣。中華民族自古提倡閱讀,講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國人民自信自強的品格。(4月23日新華社)
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fā),讓人滋養(yǎng)浩然之氣。傳統(tǒng)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是立身之本,也是從政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希望廣大黨員、干部帶頭讀書學習,修身養(yǎng)志,增長才干;希望孩子們養(yǎng)成閱讀習慣,快樂閱讀,健康成長;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給我們再次上了一堂生動的“勸學”課。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層出不窮。閱讀或許不一定會帶來外在成功,但一定會帶來內在豐盈。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讀書學習是獲得內在豐盈的最好途徑和方法,塑造自信自強的品格是一個人最穩(wěn)固的財富。
要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tài)度。莎士比亞說:“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某種意義上,讀書就是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如果不讀書,怎能從孔子那里讀到“仁禮”,明辨是非?怎能從孟子那里讀到“正氣”,修身養(yǎng)性?順境時讀書,可賦予我們奮進的力量、清醒的思考;逆境時讀書,能幫助我們驅散心頭的陰霾、緩解壓抑的情緒。讀書是人生的必修課,也是生活的必答題。
要把讀書當成一種工作責任。尤其是對于黨員、干部而言,如果不注重讀書學習,腦袋空空如也,就會喪失先進性,缺乏銳意進取、推進發(fā)展的緊迫感,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思想僵化保守,工作失策失誤、問題接連不斷。正因此,我們應增強素質危機感、本領恐慌感,把學習作為工作來要求,把工作作為學習來推進,使學習成為改造思想、加強修養(yǎng)、增長才干的重要途徑。
要把讀書當成一種精神追求。書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社會不斷發(fā)展變革,不變的是人們對讀書的追求。建設書香社會,我們一直在路上。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9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寫入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我們的國家不僅需要物質的現代化,更需要精神的現代化。唯有讀書學習,才能始終為個人進步提供精神滋養(yǎng),為民族復興提供精神財富。
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綜合閱讀率為81.6%,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4.76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3.30本,均較上年有所提高。但我們也應當看到,目前中國年人均閱讀量,與歐美國家10本左右相比,還有不小差距。這也提醒我們還要在全社會大興讀書學習之風,既需要每個人自覺,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打造更多閱讀空間,創(chuàng)造更好閱讀條件,讓書香氛圍愈發(fā)濃厚,讓精神之花繁茂芬芳。(臺江區(qū)委文明辦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