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4月24日訊 抗疫時的“逆行者”令人敬佩,這其中有很多老人奮戰的身影,他們幫忙維持秩序、宣傳防疫知識、運送生活物資、為一線人員做愛心餐……形成一道亮麗的“夕陽紅”風景線。
老年志愿者為抗疫人員做愛心餐
老人志愿者齊心護家園
這幾天,豐澤區迎津社區的老年人志愿者每天穿著紅馬甲,化身社區巡邏員,督促轄區企業、店面做好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懊總€時間段都有人進出,保安人手不夠,我們幫社區守好門,一天都沒落下。”此次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迎津社區的老人們見一線防疫人員工作非常緊張,人手又不足,于是自發成立老人志愿者隊伍。這支平均年齡60歲以上的志愿者隊伍,自發組織到封控區門崗協助工作人員24小時輪值,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為居民運送、分發生活物資,為孤寡老人送米送油等。
疫情期間,晉江市安海成功小學核酸檢測采樣點有一群六旬老人志愿者,他們身穿軍裝在現場維持秩序。這是晉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志愿服務總隊的“安海參戰老兵”志愿者,共有12人,平時熱衷于社會公益活動。此次,他們響應晉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志愿服務總隊的號召,參與安??挂咧驹富顒?。老兵志愿者吳其育說:“我們年齡在65歲-67歲之間,這次疫情已經主動參加10多次志愿活動了?!?/p>
在永春,63歲的廖麗華巾幗不讓須眉,她帶領禾康志愿服務隊在核酸檢測現場,幫忙測溫、掃碼、維護秩序,“在疫情面前,我們老黨員不帶頭誰帶頭”。從永春第一輪核酸開始到第九輪核酸結束,她沒有落過一輪。
“大家不要擁擠,要間隔一米以上距離,戴好口罩,有序進出……”4月19日,在南安市洪瀨鎮東林村,“長者突擊隊”成員在現場協助做好核酸檢測工作。3月15日起,東林村的留守老人主動向村里請纓成立“長者突擊隊”,與鎮村干部一同前往一線抗疫。隨著疫情形勢穩步好轉,東林村的生產生活正有序恢復。“長者突擊隊”的成員也將重心轉移到常態化防控上。他們會時常在核酸檢測現場、街道、商店等處宣傳防疫知識,提醒村民佩戴好口罩、不聚集,為村里的日常防控出一份力。
阿公阿嬤做暖胃愛心餐
買菜、備菜、烹煮、分裝……鯉城常泰街道樹兜社區和浮橋街道新步社區的阿公阿嬤們見一線抗疫人員工作非常辛苦,就組織起“愛心廚房”,每天為他們送上熱騰騰的愛心餐。
疫情期間,一輪輪的核酸檢測、一次次的深夜堅守,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辛苦,樹兜社區老人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總想為他們做點什么。經過商量,大家決定為一線工作人員提供愛心餐。4月上旬起,他們的“愛心廚房”正式開張,每天配送50份午餐、50份晚餐,如果當天有組織核酸采樣,餐食的數量就增加到200份。
在新步社區,10多位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老奶奶也自發成立了“愛心廚房”,堅持為一線抗疫的工作人員送午餐,累計送餐超過1000份。老人們的善舉感動了很多人,不少熱心市民捐款捐菜表示支持。
“收到老人家送來的飯菜,心里覺得很溫暖。”在一線抗疫的蔣偉鵬說,飯菜非常可口,很多工作人員都說吃出了家的感覺。(泉州晚報記者 陳明華 王麗虹 魏婧琳 楊泳紅 通訊員 洪云珊 汪秋梅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