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仁坊社區成立于1954年,轄區面積0.26平方公里,人口2150人,是海南省海口老城主要街區之一。居仁坊社區原來基礎設施很差,燈不亮,路坑洼,環境衛生臟亂差現象嚴重,居民群眾苦不堪言,以海口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環境整治和背街小巷的升級改造工作。(來源:中國文明網)
創建文明城市并非一日之功,既要“沖刺攻堅”,更要“內外兼修”。在新一輪創建浪潮中,仍有不少城市重“面子”輕“里子”,雖然外表光鮮亮麗,內在卻破敗凌亂,“涂脂抹粉”的“修飾性”創建與文明城市的本質內涵顯然格格不入。
筑牢“基礎”,提升城市“防御指數”。創建文明城市形同建造高樓大廈,地基不牢,就難免會地動山搖。創城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化妝遮丑”,更不該“東施效顰”,高聳的建筑、寬闊的大街、巍峨的雕塑都只是文明城市的“面子”,而藏于鬧市的棚戶區、埋于地下的下水道、躲在街后的小弄巷等才是城市的“里子”。“里子”不牢,一場暴雨、一陣大風,甚至是一次火災都可能讓城市亂成一鍋粥。毋庸置疑,文明城市創建本就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必須要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不遺余力”,著力打造“海綿城市”、“韌性城市”。
豐富“內涵”,提升城市“文明指數”。創建文明城市既要“底子厚”,更要“氛圍濃”,需把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擺在突出重要的地位。具體而言,創建文明城市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創建活動引導規范市民文明行為;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志愿活動提升城市文明內涵;通過大張旗鼓的宣傳示范激發市民的創建熱情。值得注意的是,唯有讓廣大市民主動參與文明實踐,傳遞“文明正能量”,市民的文明素質才會越來越高,文明城市的創建氛圍才會越來越濃。
完善“功能”,提升城市“幸福指數”。創建文明城市歸根結底是為了“人民”。因此,創建工作要善于從普通市民的視角去判斷“得與失”“成與敗”。要關注市民“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提升醫療、教育、交通、養老等服務能力,讓城市功能得以不斷豐富完善;要關注市民身邊的“小事”,從一條臭水溝的整改到一座旅游公廁的修建,從一段坑洼路的改造到一塊廢舊廣告牌的更新,唯有在城市管理上多下“苦工”,市民才能嘗到更多“甜頭”。
守正篤實,久久為功。文明城市創建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比拼的不僅是財力、魄力,更是毅力。可見,唯有建章立制扎扎實實推動創城工作常態長效,才能讓城市面貌“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南平市委文明辦 吳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