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文明城市是“金字招牌”,代表城市整體文明的發展水平;更是“民心口碑”,體現了群眾對城市建設管理的認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應始終堅守為民初心,在推動城市文明建設的同時,服務人民群眾、解決民生難題、提升市民素質,進一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創城需要以人民為中心,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為人民。創城不能單純為了城市“裝點門面”,也不只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而是要立足群眾需求,扎扎實實建好增進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因此,不能評時“熱”、平時“冷”,甚至陷入重形式輕內容、重速度輕質量、重面子輕里子的“怪圈”。我們要始終把維護群眾根本利益作為創城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勇擔當、出實招、重落實,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工作中。
創城需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大小事。通過文明城市創建,減少身邊“添堵鬧心”的“麻煩”,讓生活更舒心、秩序更規范、辦事更便捷、文化更豐富,是人民群眾的殷殷期盼,更是廣大干部的努力方向。我們要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所憂所怨,從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抓起,從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把創城的過程變成服務群眾的過程,變成提高生活品質的過程,迎難而上、盡力而為,把創建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民生小事,往往難辦。在創建過程中,我們還要多些“解剖麻雀”式的鉆研,多些創新突破的思維,多些求真務實的作風,多些不折不扣的執行,讓老百姓得到看得見、摸得著、能感受的實惠,增強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創城需要加強宣傳引導,讓每一位市民成為支持者、參與者、帶動者。人民群眾作為城市的主人公,最了解城市生活和管理建設的實際情況,對創城工作也最有發言權。我們要善于引導,讓每位市民意識到自己既是文明城市的受益者,更是文明城市的創建者,主動發揮主人翁作用,做文明人、行文明事、說文明話,凝聚起創建文明城市的智慧與力量。要創造有利條件,拓展市民樂于參加、便于參加的平臺,讓廣大群眾在參與中感悟、理解和踐行文明行為規范,真正做到人人參與、全員行動、全力以赴。
文明城市創建是久久為功的“耐力比賽”,更是踐行初心的“幸福接力”。只有厚植為民情懷、永葆為民初心,上下齊心、砥礪奮進,推動一系列民生實事落地見效,一大批城市頑疾破解根治,才能在“為人民謀幸福”的創城道路上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漳州文明網 閩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