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4月13日訊 清流以創建文明村鎮為載體,推動農村鄉風文明“淳”起來、人居環境“靚”起來、文化生活“火”起來,用好民風、好家風、好鄉風聚超鄉村的“精氣神”。
一是“三有”夯實基礎。有制度,印發《清流縣文明村鎮創建管理辦法》《清流縣關于在農村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理順工作思路,明確工作任務。有舉措,深入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縣119個行政村基礎設施、環境衛生極大改善,公路、電力、安全飲水、安全住房均達到 100%。有創新,在鄉鎮、村組建多層次、多樣化的宣講隊伍,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鄉村百姓家”。
二是“三化”激活細胞。創評體系規范化,修訂完善《清流縣文明村鎮創建指導手冊》,明確創建標準,提升文明村鎮覆蓋面,充分發揮文明村鎮的榜樣作用,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培育形成爭先創優新熱潮,全縣新一屆申報省級文明村鎮18個,市級文明村鎮31個,縣級文明村鎮63個。創評督查常態化,每月下發《工作提示》,不定期開展實地督查,對發現的問題動態督促改進。志愿服務高效化,深入開展輪值式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主題,聚焦群眾反映突出及整治過程中容易反彈的問題,發動志愿者點對點解決。
三是“三抓”倡導新風。抓組織,建立紅白理事會,因地制宜制定村規民約,引導鼓勵“一約四會”群眾自治組織在助力脫貧、抗擊疫情、移風易俗等方面發揮作用。抓宣傳,采取文化墻、文化節目、鄉村大喇叭等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和先進典型。抓帶動,廣泛開展文明家庭、文明餐桌、文明婚禮創建活動,培育出移風易俗、鄉風文明的先進典型——省級文明鄉風聯系點嵩口鎮滄龍村。
四是“三實”用好平臺。建“實體”,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載體,搭好農村牧區精神文明建設新平臺,全縣13個鎮120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實現全覆蓋,形成縣、鎮、村(社區)三級貫通,中心、所、站密切聯動的工作格局。顯“實效”,成立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協會,將黨史宣講、科技培訓、義診活動等融入其中,服務群眾需求。出“實招”,制定出臺《清流縣志愿者嘉許禮遇辦法》(試行),從志愿者星級認定、志愿者積分排名待遇、志愿者積分兌換等方面給予志愿者禮遇,呵護志愿者的熱情,營造“我志愿、我快樂、我光榮”的濃厚社會氛圍,推動清流縣志愿服務持久健康規范發展。(清流縣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