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新花棲木。4月6日,隨著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封閉管理工作的完成,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恢復對公眾開放,不少市民前來游覽觀光、拍照留念,室外放置的冬奧會、冬殘奧會主火炬“大雪花”是吸引很多游人駐足的一個點位。(4月11日中國文明網)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雖然成為了歷史,但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籌辦和舉辦,讓奧林匹克精神和理念在中華大地進一步落地生根,那些豐厚的場館設施等物質遺產、文化和人才遺產,對促進世界多元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流互鑒、相知相融,會共同奏響“一起向未來”的時代強音。如何用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留下的寶貴遺產,大大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成為文明互鑒的好載體?
講好冰雪故事,凸顯文化自信。無論是踐行“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還是場館設施、賽事運營的智能化、人性化呈現,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賽場內外洋溢著濃郁的中國風。要讓中國風中的“小雪花”引領全世界緊緊團結在一起,共同闡釋奧林匹克可持續發展理念。只有多將體中國風的文化創意,通過互聯網等媒體平臺更好表達,才能讓中國文化真正成為現代化和國際化的自信表達。深刻詮釋中國人民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奮勇拼搏的昂揚斗志、開放包容的胸襟氣度。
通過深入交流,推動文明互鑒。社區的冬奧文化廣場一派熱鬧的景象,很多志愿者積極投身宣傳奧林匹克文化,他們創建了“冬奧社區冰雪嘉年華”“冬奧大講堂”等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到了“冬奧讓城市更美好”。舉辦一場冬奧盛會,也是一場文化提升行動。對奧林匹克文化和奧運遺產的繼承和利用,要大眾主動參與奧林匹克文化的交流傳播,要充分依托賽區豐富的體育場館和文化設施資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文體活動空間,豐富城市文化供給,這樣才能讓冬奧盛會產生更多文明的“溢出效應”,讓自然之美、人文之美、運動之美產生更多輻射作用,更好推動世界共同體建設。 用好冬奧會文化遺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長期以來,奧林匹克運動為促進世界各國各地區人民友好交往架起溝通之橋梁,推動世界人民在交往中實現求同存異,為增進相互理解、信任和友誼發揮紐帶作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展示各國各地區文明的多樣性、平等性和包容性,只有各國相互學習借鑒,才能讓冬奧文化遺產更好造福人民,產生更多合作共贏的財富。(晉安區委文明辦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