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先生手寫的感謝信(翔安區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4月12日訊(夏菁 王廣春)4月9日19點23分,廈門翔安區洋唐三期封控點B區的工作人員收到了一封來自封控點醫學留觀人員狄先生的手寫感謝信。
收到這封感謝信,封控點的工作人員感到既詫異又驚喜,他們被狄先生真誠的文字所打動。回憶起這位特殊的隔離人員,他們更是印象深刻。
初次進入封控點 老人焦躁不安
回顧狄先生4月5日進入封控點的情景,信息錄入組員工小曹說道:“狄先生剛進來時,我們很耐心地跟狄先生說明,因為他的行程軌跡曾到過泉州,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需要進行集中醫學觀察,但狄先生還是很確信地跟我們講,明天就會有車來接他,他不應該被隔離。”
直到第二天,狄先生仍一直通過撥打電話、聯系社區等各種方式投訴,表達自己不應被隔離的訴求。但經過反復確認,狄先生因4月5日駕車從泉州入廈,確需進行集中醫學觀察。
盡管工作人員一直強調,在集中醫學觀察期間的住宿、餐飲等各項服務均不收費,但因為年齡稍長,加上對陌生環境的不熟悉、工作人員的不信任,狄先生的情緒逐漸變得焦躁不安。他拒絕工作人員提供的各項服務,拒絕吃飯、拒絕喝水,將房間內提供的各項生活物資全部搬到門外,以各種方式表達著自己的不滿。
耐心勸導 隨時待命 工作人員重點關切
4月8日凌晨0點42分,狄先生通過微信告知客服人員芳芳,他將用不吃不喝不休息的方式把自己熬倒,寧愿把自己送進醫院也不愿意住在封控點……
客服組第一時間把狄先生的情況向客服組長林志鵬反映。鑒于情況緊急,客戶已經兩天不吃不喝,加上年齡已經超過55歲,洋唐三期封控點B區專班組長劉勇軍向上級反映情況后,立即部署場內工作人員上門,關心問候確認狄先生的身體狀況,并要求值班醫生隨時待命,組織客服保持跟狄先生的溝通,聊家常開導狄先生。
卸下心防 真誠打動封控點親如一家
當晚,經過客服的逐步開導,狄先生主動聊到自己的家人,尤其是最疼愛的孫子,還主動分享和孫子的趣事。而客服芳芳也像家人一樣關心著狄先生的身體狀況和家人的情況,并逐步獲得了狄先生的信任,后來倆人還從微信聊天變成了電話溝通。經過長達40分鐘的勸說,狄先生終于卸下了防備,表示自己會按照要求隔離,好好吃飯,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4月9日一早,狄先生主動將門外的物品搬進了隔離房,并吃上了隔離期間的第一頓早飯。為了表達對狄先生的關心,專班組讓場外工作人員特意買來水果切好送到他門外,并再次提醒他,隔離不隔心,有任何需求都可以第一時間向工作人員反映,工作人員會竭盡所能協調解決。
對于這封感謝信,洋唐三期封控點B區專班組長劉勇軍說道:“很意外,但這也說明了我們的工作人員,尤其是建發物業的工作人員是一支執行力強、戰斗力強的隊伍。在處理客戶訴求的時候,能夠第一時間做出反應,以實際行動改變客戶的態度。客戶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信任和支持我們,這是我們各個小組團結協作的結果。我們要讓隔離人員在這里像在家里一樣,有家人般的關心和照顧,通過我們的服務讓他們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回家。”
疫情無情,翔安有愛,在封控點,像這樣暖心的故事每天都在書寫著。萬眾一心抗疫,雙向奔赴的認可和友愛堅實筑牢了抗“疫”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