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東是同安區第二批民俗文化人才。(受訪者供圖)
文明風4月7日訊(通訊員 盧漳華 陳成棟)答嘴鼓、歌仔戲、順口溜,字里行間都是濃濃閩南味,說的唱的都是抗疫、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等主旋律。熱心同安民俗文化的廈門同安濱城中學副校長林華東,結合時下熱點,利用業余時間加班加點創作了許多民俗文化作品,讓正能量新思想透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傳播開來。
林華東坦言,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身為同安區第二批民俗文化人才應有的責任與擔當。而作為一名教師,為了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他將歷史知識點濃縮編成順口溜,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也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將曲藝帶進課堂,融入歷史教學中
用有溫度的抗疫故事傳播正能量,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讓群眾知曉防疫政策規定。林華東告訴記者,看到市民朋友樂呵呵地看完自己創作的歌仔說唱、順口溜、答嘴鼓等作品,還能學到最新的防疫知識,是自己堅持創作的最大動力。
抗疫只是林華東曲藝創作的一部分,掃黑除惡、文明創建、鄉村振興、黨史學習、生態文明建設等關系到居民切身利益的大小事,都是他關注和創作的重點。
其中,林華東創作的公益宣傳作品閩南順口溜《牢記交規在心中》《垃圾分類我先行》登上學習強國平臺。不僅創編文藝作品,林華東還指導濱城中學林水木等學生表演曲藝作品“三句半”《學黨史,知初心》,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該節目在央視移動網播放后,點擊量突破52萬。
除了發表抗疫、文明創建等文藝作品、向廣大市民傳播正能量外,林華東還把鮮活的故事、曲藝形式帶進課堂、融入歷史教學中。
“富國強兵有辦法,秦國商鞅推變法,李冰修建都江堰,防洪灌溉都靈驗,天府之國人人羨”……林華東上歷史課的前三分鐘,課代表帶著全班同學齊念順口溜,同學們神態輕松,嘴角含笑,教室里洋溢著朝氣和活力。
林華東表示,這些順口溜糅合了知識性、趣味性和藝術性,讀起來朗朗上口,能幫學生輕松地記住知識點。
40多篇抗疫原創作品,形式豐富多樣
“不嗵僥幸講無代志,若是煞著,疫情找你膏膏纏,不嗵講,掂咧厝里嫌無聊,不嗵講,外面鬧熱真逍遙,不嗵講,隨便應付甲潦草,萬一染著,害人害己抱咧哭……”這是林華東推出的歌仔戲說唱新作《不嗵四界趴趴走》,幽默詼諧的閩南話,搭上有節奏的說唱,在引起大家共鳴的同時,也使群眾更加重視疫情。值得一提的是,《不嗵四界趴趴走》還獲得海峽兩岸讀冊歌廣播電視大賽二等獎。
時下疫情形勢嚴峻,林華東加班加點創作出順口溜《防控措施再牢記》、歌仔戲《關鍵時刻要堅持》等作品,朗朗上口、簡潔明了的話語,將防疫要求的具體內容講明白,讓人印象深刻,作品在同安區融媒體平臺播出后,成了疫情防控的宣傳“利器”。
“雖然我們不在一線,但自覺守法、做好防護也是一種貢獻。”林華東說。在他的原創相聲作品《謠言如疫情》中,主人公運用法律知識阻止了疫情期間謠言的傳播。樸實又直擊人心的臺詞,為疫情防控和社會輿論引導增添了一分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同安民俗文化順口溜、答嘴鼓在非遺傳承人汪宗輝老師仙逝后就出現斷層,而林華東的創作在這方面剛好彌補了空缺,在一定程度上傳承了同安民俗文化。
“作為中學教師、同安區民俗文化工作者,我想發揮特長,為疫情防控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林華東說,用群眾熟悉的曲藝形式來宣傳防疫知識,更容易被群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