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4月6日訊 別樣清明,一樣思念。今年清明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平潭暫停了現場祭掃,大力推廣網絡祭掃、代客祭掃等緬懷形式,提供安全、文明、有溫度的祭掃服務,滿足群眾祭奠追思需求。連日來,全區祭掃形勢整體安全平穩,文明祭祀也漸成風尚。
工作人員在錄制祭掃過程的視頻
共寄哀思 集體代祭意不減
“親愛的父親,您還好嗎?我們都很好。今年疫情期間暫停祭掃,千言萬語,都化作對您的思念……”4月5日,恰逢正清,一場集體代為祭掃活動正在平潭東海陵園進行。恭讀祭文、敬獻花籃、誦念家書、系掛黃絲帶……每一個步驟都莊嚴肅穆,代表逝者家屬祈愿祝福、追思先人。
“在百姓人生專業禮儀人員的引導下,我們進行了這一系列活動,相比往年祭掃方式雖有所改變,但我們仍希望通過莊重的儀式,傳遞對先人不變的敬意和心意?!睎|海陵園負責人游貞說,陵園還通過微信直播形式邀請群眾共同參與,遙寄哀思。
當天上午,一場同樣承載著眾多思念的集體代祭掃活動也在平潭縣殯儀館內開展,相關單位代表共同參與默哀、敬獻鮮花和長明燈、寫祈福卡等流程。平潭縣殯儀館館長丁元龍表示,殯儀館目前存放著5840個先人的骨灰,工作人員對每一個格位一一進行了擦拭并貼上黃絲帶,同時用祈??橄热似砀?,讓不能前來祭掃的家屬安心。
據了解,清明期間為避免人群大規模聚集,殯葬服務機構紛紛通過集體代為祭掃活動,彌補親屬不能現場祭掃的遺憾。隨著正清結束,祭掃高峰已過,但目前全區疫情防控仍未放松,依然暫停現場祭掃活動。
“這幾天各殯葬服務機構都分別開展了集體代祭,廣大群眾可以通過平潭廣播電視臺等相關渠道了解代祭情況。”實驗區社會事業局民政處處長陳云春表示,同時,近期各殯葬服務機構均設立專人專崗,聯合公安等多個部門,落實疫情防控要求,耐心做好祭掃群眾勸返工作,總體祭掃形式安全平穩。
隔屏追思 用指尖傳遞溫度
“清明來了,由于您的親屬今年不能來現場祭掃,特委托我們帶來對您的思念之情。現在先為您擦拭墓碑。”生命禮儀師在墓碑前進行擦拭墓碑、壓紙、獻花等祭掃流程,另一名工作人員則用手機全程記錄。清明期間,這一幕在陵園墓區頻頻出現。
“這樣的工作,這些天我們每天要安排人員開展上百次。逝者家屬選擇免費或個性化定制代客祭掃服務,然后由我們代為進行,整個祭掃過程都會錄制反饋給他們?!绷陥@的一名生命禮儀師告訴記者,今年清明期間接了近500單。 “這種方式兩全其美,既能配合疫情防控,又能祭奠先人。”5日上午,剛剛收到代客祭掃反饋視頻的市民陳先生向客服發來了點贊表情,“視頻里面禮儀人員做得非常認真,我把視頻發到家族群面,大家都非常認可?!?/p>
今年清明期間,殯葬服務機構積極創新祭掃服務載體,通過推廣代客祭掃、網上祭掃等方式,便利群眾“云”端寄哀思。通過“平潭生命紀念園”微信公眾號,人們不僅可以進行祭奠、寄語、獻花等操作,還可以上傳親屬生前的照片、生平等信息,建起一座“網上紀念堂”,和親友一同緬懷,讓親情以另一種方式“相聚”。
據統計,4月3日至5日,累計有82702人次通過網絡祭掃平臺進行網上祭掃,代客祭掃達8052戶。“‘云祭掃’這樣的文明祭掃方式收獲了不少群眾的認可,追思緬懷先人,無論形式怎樣改變,不變的是親情、是思念。”陳云春表示,接下來,各個殯葬服務機構將繼續提升服務質量,為群眾提供綠色有溫度的祭掃服務,讓“云”祭掃、代客祭掃等緬懷形式成為引領移風易俗的新風尚,使綠色低碳成為慎終追遠新的“打開方式”。(平潭時報記者 楊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