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4月1日訊 在建寧縣溪口鎮鄉村“復興少年宮”勞動實踐基地,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仔細搜尋雜草、整土施肥,保護他們的種植成果——一顆顆油綠的蔬菜,享受著收獲帶來的喜悅。除溪口鎮鄉村“復興少年宮”外,建寧縣多個鄉村學校少年宮也把“農耕”主題社會實踐納入孩子們的必修課,在實踐教育中播撒下“勤勞種子”。
建寧縣溪口鎮鄉村“復興少年宮”勞動實踐基地,按班級規劃種植園地。
建寧縣是傳統的農業縣,“農耕”文化歷史悠久。如何發掘好“農耕”文化,讓農村未成年人在實踐中成長、在勞動中收獲,成為建寧縣推進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的重要方向。
因地制宜,深植“農”文化教育。溪口鎮鄉村“復興少年宮”將“農耕”文化教育納入特色課程建設,立足建寧實際,因地制宜挖掘農村豐富的素材、資源,引導孩子們了解建寧“五子”文化、勤耕好學典故、土地耕種流程,培養他們對“農耕”文化興趣,營造真正的“勤耕”氛圍。利用200余平方米的空地打造“農耕”實踐基地,將“農耕”文化和實踐活動融入教學,按班級規劃種植園地,讓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農作物栽種,親身參與整土、播種、施肥、除蟲、收獲的全過程,關注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培養學生的勞動和管理能力。
布藝扎染課程
資源整合,延伸“農”課程培育?!拔易钕矚g‘復興少年宮’里的衍紙課,把紙條卷成各種形狀組成一幅畫,真的很有成就感?!眲倕⒓油暄芗堈n的謝晨曦說道。通過發揮省級文明校園與少年宮結對共建優勢,整合學校師資和溪口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者資源,溪口鎮鄉村“復興少年宮”探索培育“農耕”文化新課程:在每周五下午和周末開設鄉村腰鼓、布藝扎染、衍紙藝術、點鉆畫等多種“農耕”文化課程讓孩子們選擇,開展“腰鼓慶豐收”、“耕織”展覽、“點鉆繪豐年”等主題活動,不斷延伸拓展“農耕”文化課程覆蓋面。
農村腰鼓課程
溪口鎮鄉村“復興少年宮”通過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各類教育資源陣地,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觸角不斷延伸,讓“復興少年宮”真正成為時代新苗茁壯成長的沃土。
下一步,建寧縣將緊密結合農村少年兒童的學習成長需求,持續深入發掘“農耕”文化,重點圍繞道德培育、文體娛樂、勞動實踐、文化傳承、科普教育等,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種類多樣、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實踐活動,讓“復興少年宮”成為學生課后教育的重要載體。(建寧縣委文明辦 供稿)